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7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慈善公益] 實踐信仰的草根力 台南大專SCM小組關懷弱勢之聲 [複製連結]

SOGO版主

~日久見人心~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SOGO真女人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運動鐵人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哥哥你好色 軍武十字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IQ180解題高手勳章 時尚教主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機遊戲智慧王勳章 學藝經典獎章 動漫達人勳章 手工藝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婚姻專家勳章 幸福家庭勳章 影音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校園生活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模型怪怪貓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寵物達人勳章 笑臉討論主勳章 靈異大法師勳章 成人文學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色瞇瞇勳章 會員榮譽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5-11-16 09:27:5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西元1952年,台南神學院的老師與當時的台南工學院(現今國立成功大學)的學生接觸,嘗試成立團契。1955年,台南神學院院長黃彰輝牧師推動成立學生基督徒運動(SCM,Student Christian Movement)組織,帶起基督徒學生對社會關懷的行動。而後此學生組織關心二仁溪污染情況,延伸出對於二仁溪污染的調查,成為「台南市環保聯盟」的前身。

今天,長老教會台南大專中心延續SCM的社會關懷精神,自2013年起持續透過草根性行動針對社會與教會發出信仰實踐,透過小組推動「恩友」、「鐵路東移關懷」、「懷更(關懷更生人)」、「公民覺醒」、「偏鄉教育」、「以法大(聽障關懷)」及「比撒列(手工藝募款)」七項關懷工作,並鼓勵契友把這信仰實踐精神與行動力,藉由論述與實踐,回到各大專團契小組與原生信仰群體,學習以信仰眼光與社會弱勢邊緣群體站在一起。

跳脫舒適圈 體會信仰認知太有限
「過往團契型態好似基督徒俱樂部,多數時候只關心自己的信仰狀態,在意對信仰的知識性理解、情感操練、帶敬拜等服事能力,卻對於社會關懷與實踐少有碰觸,或只是帶著優異感去施予可憐有需要的人」台南大專中心吳明漢傳道提到,當他認識到SCM的歷史與精神,才明白對信仰應是實踐出來的,越實踐也越幫助我們理解,成為正面循環。

從2013年起,他鼓勵學生透過實地操練與弱勢族群一同站立的過程,進行信仰實踐。透過成立台南大專SCM小組,訓練台南大專聯合團契的幹部與認同參與的大學生,實際去到弱勢族群中間推動關懷行動。包括在恩友中心參與聚會服事,或是投入更生團契天使樹關懷受刑人家屬、關心鐵道東移等,從實際參與針對服事進行思辨思考,體會自己對社會邊緣人的了解有多麼不足並帶著偏差先見;也才明白自己之所以能夠給予並不是因為擁有很多,體會到何謂「用耶穌的愛去愛人」。而這些經歷與體認是過往在舒適圈的信仰環境裡,所未能接受到的。

從查經開始 試想弱勢者立場
「訓練SCM小組進行社會關懷的方式是從查經開始!」吳明漢提到,台南大專SCM小組多數由台南各大專團契的幹部所組成,每個月參與一次訓練聚集。透過認識、試想聖經中對被壓迫者的立場,進行信仰自省。舉例來說,在去年舉辦的《馬可福音》小神研班裡,台南大專SCM小組契友先是接受一年時間訓練帶領查經,跳脫過往站在閱讀、觀望者的角度,從試想身為經文中那些得大痲瘋、撒瑪利亞婦人等弱勢角色,在與耶穌相遇的過程裡,實際上是身處什麼樣被社會排斥的感受與經歷,而遇見耶穌對當時的他們的意義又是如何,進而從不同的角度去體認經文與信仰的意義,再回到實際服事弱勢族群或家庭的現場時,就可以更進一步有不同的信仰體會。

吳明漢提到,過往教會推動實踐信仰的作法,容易讓基督徒落入一種保護裡,把焦點與資源放在自己身上,認為這是「認真敬拜上帝的我們所理所當然應得的」。當站在這樣的信仰觀點去專注社會議題時,反倒會容易陷入「被上帝保護著」與「資源管理者」的迷思,失去更好的機會去接近被壓迫者,甚至也因著「要順服」的教導而不敢去針對信仰的教條提出反省。

他進一步解釋,資源本來就是上帝的,歷世歷代的門徒們變賣一切來跟隨主、服事主所愛的百姓。倘若我們還只是落在「信耶穌就『得』祝福」的思維裡,對於社會弱勢的善舉只是出於「分享給你一點好處」,這對於信仰實踐不會是更有利的幫助。

走出灰心 用愛影響人前進
吳明漢也提出,在台南大專SCM小組裡的學生,當進行社會關懷的信仰實踐時,有時回到自己出身的信仰群體中,難免會感到灰心。但他總是勉勵學生們,當我們意識到每個上帝創造的角色所身處的處境,與我們可以發出的關懷行動,實際上是在建立起以信仰分析事情的能力。不妨以一個更高的思維來看待周圍的信仰群體,看見這份群體成長至今的珍貴性,從中找回信仰最初的熱情與行動力,讓這樣的自覺力透過信仰實踐,分享給更多人明白信仰實踐的精神,甚至進而關心教會內的政治與群體,這是可以更多去努力的。

「上帝是愛,愛上帝的心讓我們認識這個世界,彼此相愛的心讓我們更認識彼此,越認識越懂得去愛,越懂得去愛才能越認識,成為正面循環的過程。」吳傳道呼籲,只要我們有勇氣離開安樂窩,勇敢去探索過去所不知道的領域,保持著開放的思維與心態,讓信仰不只發生信仰語言中,而是發生在每一個愛社會有需要的人的行動裡,能讓我們對信仰的理解可以更為成熟。



資訊來源:公益社團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愛久見人心~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12 03:19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