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84|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蹟歷史] 宋代建築唐代風格的獨例─廣教寺雙塔 [複製連結]

SOGO版主

~日久見人心~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SOGO真女人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運動鐵人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哥哥你好色 軍武十字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IQ180解題高手勳章 時尚教主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機遊戲智慧王勳章 學藝經典獎章 動漫達人勳章 手工藝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婚姻專家勳章 幸福家庭勳章 影音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校園生活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模型怪怪貓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寵物達人勳章 笑臉討論主勳章 靈異大法師勳章 成人文學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色瞇瞇勳章 會員榮譽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5-12-29 15:02:4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安徽宣州城北方,有一處風景秀麗的「敬亭山」,尤值春夏之際,滿山青翠茂盛的林木,紅紅的杜鵑妝點了山景,難怪古代著名的詩人游賞敬亭山,都會寫下了許多讚美詩詞。詩仙李白遊歷此地時,寫下了《獨坐敬亭山》的詩來盛讚敬亭山景色:「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自唐代起,歷代都在敬亭山修築了許多廟宇寺觀,亭台樓閣,為人們留下了很多勝跡。著名的「廣教寺雙塔」,就矗立在敬亭山南麓。


根據文獻資料和地方史志記載,此寺之肇基者,是晚唐的「斷際禪師」。唐大中二年(西元848年),宣州刺史裴休,迎斷際禪師來此,駐錫城中的開元寺,隔年(西元849年),創建廣教寺佛殿,相傳所用木材皆是「松蘿』,是由黃薛禪師自安南勸募來的,展現神通而從寺旁金雞井中運出。之後歷代不斷修建,擴大寺院規模,最盛時期有房屋千餘間,僧人數百,成為江南名剎。抗日戰爭時,廣教寺全毀於兵燹,成為一堆廢墟,僅留存「雙塔」和「金雞井」兩處古遺跡。

宋太宗曾經賜御書120卷,由僧人惟真建藏經閣貯存。元帝也曾賜當時的廣教寺住持「榮佑崖法師」金襴袈裟。由此足見廣教寺在中國歷代佛教寺院的地位顯赫。

「雙塔」,是一組較獨特的古建築。建於北宋哲宗紹聖三年(西元1096年),為仿木樓閣式磚塔結構。外觀仿照唐代方形樓閣的形式,內部結構和細部,則以磚代木做成柱、枋、斗拱等,輔以半木結構,在中國現存的宋代古塔實物中,這種既沿襲了唐代四方形平面的建塔風格,又具有宋代建築特徵的塔,僅此一例。

廣教寺遺址上,雙塔比肩並立於一片平坡地上。雙塔東西對峙,東塔稍大,直線距離為26.9米,現高均為17米。雙塔的東西軸線略為偏斜,塔身的底層,東塔南北2.66米,東西2.64 米;西塔南北2.33米,東西2.3米。兩塔形制相同,平面呈方形,均為7級仿木樓閣式,中間不立塔心柱為空心,可登臨。但塔的內部很小,各層之間只能用簡單的木梯上下。

雙塔底座為白石浮雕,底層為三面開門之外,唯東塔缺東門,西塔無西門。第二層以上均四面開門。雙塔外壁裝飾樸實無華,四隅亦未施設角柱。券門之上隱出闌額和斗拱,「補間舖作」只設一朵,「角舖作」與「補間舖作」之間,各嵌鑲佛像陶磚兩塊。

雙塔的「出簷」的構築方式在全國極為少見,出簷大體由澀磚、斗拱與水平木簷三者組成,起主要懸挑作用的澀磚,各層簷部用「疊澀磚」,與「菱角牙子磚」,並舖以木斗拱來承托出簷,而斗拱僅用來作為仿木構件的裝飾。柱頭枕上之壁體砌築稍為收進,挑出多層的「疊澀磚」,用以形成上一層之平座。再向上,又挑出「平澀磚」若干層,構成再上一層的平座。這些澀磚富有裝飾性,使雙塔外觀更顯秀麗典雅。

整個塔身,大部用「蓮壇坐佛像」的雕磚砌築塔面,塔的每一層之每一面,四角均裝置有側腳的圓形角柱。柱上端設闌額,額下有兩根兼柱,將壁面劃分為三間,都用圓柱型磚條以區隔劃分為3間,中間部份砌有圓形拱門,兩旁為欞格的方窗,以「寶相花」裝飾牆面,並有「貼額」、「腰串」等仿木構部件,體現了莊嚴肅穆的氛圍。

塔的第二層以上的各層塔壁,寬度及層高依層往上而遞減。塔壁的牆體大多採用「走磚砌造」的方式,外壁的色彩為紅白相間,所有仿木構件,如槏柱、斗拱、闌額、角柱、窗條等均為紅色,其它部位則是以白灰粉飾,灰縫間以石灰加黃泥砂漿舖施其間,這說明宋代已使用石灰來砌牆。

第5層在補間舖作兩旁正中央的位置上有2根心柱,這種修築法保存了唐塔的形式。從第6層起,使用「木過梁」承托「干剎」和「頂飾」,但因年久失修,塔頂已全部損壞,木質構件也朽毀無存。

在維修中發現,塔壁牆內,每隔半米之距平放一層長條木板,即為「木骨」,它能使塔體增強拉力,塔身不易裂開,用以加固。幾百年前,雙塔沒有了頂剎,遭受風吹雨打屹然挺立,這「木骨」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國古代先民在建築技術上的一大創造。

根據計算,依此雙塔建築要求,而特別燒制的磚型規格就有近百種,有青、灰、紅、黃等顏色。相傳,建築雙塔所用之磚,全部由廣教寺的僧人化緣而來,所以形制色彩各異,築塔工匠們將各類不同形制規格的磚,巧妙地砌成了精美的藝術建築。

塔身原砌有多塊佛像磚,但只剩東塔第五層的四對佛像迄今尚保存完好。東塔之東面、西塔之西面,第二層各橫嵌著北宋文學家蘇軾手書的《觀自在菩薩如意陀羅尼經》,為陰刻正楷書體刻石,為長方形,四周配鑲磚框。刻石署款為「(宋)元豐四年(西元1081年)二月十七日責授黃州團練副使眉揚蘇武書贈廣教寺院模上人」。兩塊刻石的後跋上書「(宋)紹聖三年(西元1096年)六月旦日宛陵乾明寺欏嚴講院行者徐懷義摹刊普勸眾生同增善果」。

據考證,由兩刻石四周灰縫及砌磚的尺寸得知,其與雙塔內壁其它部位的結構以及修建細部手法相當一致,判斷刻石應是建塔時砌入的。雙塔的建造年代在還沒找到確切文字記錄之前,由雙塔的結構方式、造型風格、以及藝術特色等特點,可推測建造於北宋紹聖三年。

關於廣教寺的歷代修建情況,記載甚少,且多文簡意略、支離破碎。唯從嘉慶二十年(西元1815年)《甯國府志》卷首的「敬亭山圖」和上海博物館收藏的「梅清雙塔」畫之中可知,當時雙塔已沒有頂剎。可見幾百年來,雙塔一直維持沒有的頂剎的情況。西元1988年,雙塔進行了修繕,由於找不到雙塔塔剎的原史資料,所以修築時,仍然保留了塔剎的殘破現狀,只有對危及塔體安全的塔身,進行現狀加固和部分維修。

「雙塔」建築,在中國佛教建築遺物中留存甚少,有廣州廣孝寺雙鐵塔、浙江杭州靈隱寺雙石塔、江蘇蘇州羅漢院雙塔、福建泉州開元寺雙石塔、雲南昆明大德寺雙塔。宣城廣教寺雙塔,是以「方形平面」及「直井式塔心室」為重要特點,並保留了自漢、晉、南朝及唐、五代傳統佛塔的古意,同時,它又是雙塔中可登臨的最早實例。

資訊來源:古蹟文化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愛久見人心~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12 19:07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