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9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蹟歷史] 蘇州最早建造的千年佛塔─瑞光塔 [複製連結]

SOGO版主

~日久見人心~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SOGO真女人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運動鐵人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哥哥你好色 軍武十字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IQ180解題高手勳章 時尚教主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機遊戲智慧王勳章 學藝經典獎章 動漫達人勳章 手工藝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婚姻專家勳章 幸福家庭勳章 影音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校園生活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模型怪怪貓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寵物達人勳章 笑臉討論主勳章 靈異大法師勳章 成人文學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色瞇瞇勳章 會員榮譽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6-1-3 11:10:1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二千五百年古城蘇州的「盤門三景」(瑞光塔、吳門橋、盤門)久負盛名,古塔、古橋、古城門,質樸滄桑,相應成趣。「瑞光寺塔」當地習稱「瑞光塔」,位於城西南盤門內。


據志書記載:三國吳赤烏四年(西元241年)孫權為迎接西域僧人而建寺。初名為「普濟禪院」,赤烏十年(西元247年),孫權為了報答母恩,遂建造高十三層的捨利塔於寺中。當時稱「報恩塔」,是蘇州最早建造的佛塔。

依據先後在塔內發現的佛經、石佛、寶幢木函、石礎、塔磚等文物上的紀年文字記載,與塔的結構和外觀綜合考證起來,塔系北宋景德元年(西元1004年)至天聖八年(西元1030年)所建。北宋宣和年間(西元1119年~西元1125年),太尉朱勉主持重修禪院,把十三層的寶塔改為七層。傳說,北宋元豐二年(西元1079年),高僧圓照禪師在瑞光禪院開壇講經,其講述博大精微、出神入化、天地動容,度化百靈,頓時塔現五色祥瑞輝光,佛殿上的法鼓自鳴,園中枯竹爆青,池中白龜參禪,四大祥瑞景象。遂改易寺名為「瑞光禪寺」,塔也定名為「瑞光塔」。

清咸豐十年(西元1860年),禪寺毀於兵火,寺毀塔存,僅保存了磚砌塔身。同治十一年(西元1872年)加以維修。光緒五年(西元1879年)六月塔剎被颶風吹折,塔簷也逐漸殘破毀損。清末的戰火摧毀了千古名剎,獨留孑然一塔。

現存的瑞光塔為磚砌塔身基本上是宋代原構,是北宋初期修建的遺物,木構部分為宋、明、清歷次重修的。近千年中,佛塔屢經興廢,重修整建達18次之多,曾於南宋淳熙,明朝洪武、永樂、天順、嘉靖崇禎,以及清朝康熙、乾隆、道光年間修葺。依然保存了宋代時期的建築風貌。

瑞光塔為七級八面磚木結構樓閣式建築,磚砌塔身總高44.42米。自下而上逐層收縮,整體輪廓成微微曲線弧形,顯得清秀古樸柔和,保存了唐宋多層塔的風格和結構特點。

塔身底層基台作須彌座式,周圍副階,設立廊柱共有24柱,下承接八角形基台,基台東邊有月台伸出,築成長方形,正面砌踏道。基台周邊為青石須彌座,對邊為23米,下枋雕滿卷雲造型石雕,整座寶塔彷彿端坐在流雲之上,令人擊節讚歎其構思之巧妙。

基台束腰周邊部份則採用「實雕」與「壓地隱起」的手法,浮雕出具有宋代風格典型特徵的青石雕刻,鐫刻有人物、獅獸、如意、流雲,等圖案,其線條簡練流暢,刀法純熟有力,人與獸生動自然,尤以神態各異的獅子,更是活潑傳神, 有的相互嬉戲,有佇立回首,有跳躍奔跑,有由孩童伴行的,丰神逸姿,栩栩如生,堪稱宋代石雕的傳世佳作。

瑞光寺塔身由外壁、迴廊和塔心三部分構成,外壁以磚木斗拱挑出木構腰簷和平座。每面以柱劃分為三間,當心間辟壺門或隱出直欞窗。底層有四面開闢門,第二、三兩層八個面各辟一門,第四至七層則以上下交錯之式於四面置門。內外轉角處砌築出圓形帶卷剎的倚柱,柱頭承闌額,上施斗拱。

入塔門,經過道即是迴廊,其兩壁施用木樑以連結舖設樓面,第二、四層轉角舖作上有月梁聯繫著內外倚柱,廊內置木梯可登塔。一至五層迴廊中,砌有八角形塔心磚柱,底層作須彌座式,塔心的「永定柱」作法,在現存古建築中尚屬罕見。第三層為全塔的核心部位,砌有梁枋式塔心基座,抹角及瓜稜形倚柱、額枋、壁龕、壺門等處還有「七朱八白」、「折枝花」等紅白兩色宋代粉彩壁塑殘跡。

第六、七 兩層改用立柱、額枋和臥地對角梁組成一組群柱框架木結構,塔頂木構架雖為後代重修,但其群柱框架結構在現存古塔中並不多見。對角梁中心與大柁上立剎桿以支撐塔頂和剎體。以上兩種罕見的建築方法,為研究宋「營造法式」提供了實物依據。

外壁轉角舖作出華拱三縫,補間舖作三層以下每面兩朵,四層以上減為一朵。全塔腰簷、平座、副階、內壁面、塔心柱以及門道、藻井、佛龕諸處,有各種以木材或磚制的斗拱共380餘朵。底層外壁對邊11、2米。層高逐層遞減,面積也相應縮小。

瑞光塔曾多次發現珍貴文物。1963年,於第一層塔壁內發現兩尊木雕佛像,第三層塔心磚龕內發現一尊石佛,與大中祥符年間磚刻題、真珠捨利寶幢、觀音、如來銅造像、銅質金塗塔、木刻印刷和嵌螺甸經箱碧紙經書,《妙法蓮華經》的經卷共100多卷等若干文物。經鑒定是建塔時的遺物,為五代至北宋時文物,西元1978年4月間,也在該層塔心內發現秘藏珍貴文物的暗窟─「天宮」,堪稱稀世奇珍。

八十年代初,因修繕古塔,發現了長年掩映於荒煙蔓野之中的《瑞光塔贊碑》古碑,整塊以青石雕刻的巨碑,寬近2米,高約4米有餘,十分引人注目,。碑中鐫刻朱元璋撰的「瑞光塔贊詞」,由明代崇禎時的名臣文震孟,全文以隸體書所書寫,姚希孟立。題為:「太祖高皇帝御制瑞光塔贊碑」。贊詞為:「大智力人,性定心方。穩首陵穹,脊骨純鋼。瞑目而逝」。

瑞光塔內藏有佛陀的骨頭捨利,並且把瑞光塔夜放五色瑞光的傳說與佛陀的長存靈明聯繫在一起。《瑞光塔贊碑》作為大型古代名人碑刻,更是彌足珍貴,今重現人間,確實是藝壇佳話。

佛塔建造精巧,造型優美,用材講究,寶藏豐富,是宋代南方「磚木混合結構樓閣式仿木塔」成熟的代表作,是研究古塔演變發展及建築技術的重要實例。

瑞光塔日夜照影在東流的大運河上,曙光乍現之初,萬道霞光圍裹塔身,暮色蒼茫之際,落日餘輝映照佛塔,燦爛輝煌日夜皆美。循梯登塔,遠眺江南水鄉如詩如畫,吳中風物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



資訊來源:古蹟文化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愛久見人心~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12 15:46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