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38|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蹟歷史] 山嶽仙跡探微:中岳嵩山 [複製連結]

SOGO版主

~日久見人心~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SOGO真女人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運動鐵人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哥哥你好色 軍武十字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IQ180解題高手勳章 時尚教主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機遊戲智慧王勳章 學藝經典獎章 動漫達人勳章 手工藝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婚姻專家勳章 幸福家庭勳章 影音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校園生活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模型怪怪貓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寵物達人勳章 笑臉討論主勳章 靈異大法師勳章 成人文學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色瞇瞇勳章 會員榮譽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6-1-16 14:34:2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如今,人們一提到嵩山,就會聯想到少林寺。但事實上,嵩山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成為人們修行之地了。


列為中國五嶽之一的中岳嵩山,位於河南省登封縣西北。它東西綿延60多公里,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組成,共有七十二峰,最高峰海拔為1512米。明朝的文學家袁宏道說嵩山很像一條清瘦的臥龍。太室山,是嵩山的東峰,據說,禹帝的第一個妻子塗山氏在這裡生下了兒子啟,因此山下建有啟母廟,故稱之為「太室」(太:指身份最高的;室:妻子的意思)。少室山,是嵩山的西峰,傳說,禹帝的第二個妻子,塗山氏之妹住在這個地方,人們就在山下建了少姨廟敬拜她,故山名謂「少室」。

嵩山在堯舜時稱為「外方山」。為什麼叫外方山呢?《尚書》中說嵩山從外面看象方形,所以稱「方山」。堯舜時期的部族主要生活在山西南部,而遠在河南的嵩山自然在其「外」了,是故稱為「外方山」。夏禹時,嵩山已經屬於夏朝屬地,當時稱為「嵩高」,「崇山」。「嵩高」之名最終確定可從《詩經》中一窺端倪。《詩經·大雅》中說:「嵩高維岳,峻極於天」。「嵩」是高之意。意思是嵩山非常高,與天幾乎相連。周公著的《爾雅》中也說:「山大而高者叫嵩」。東周時因為其巍峨高峻,雄偉秀麗,且處於「天地之中」而被尊為中岳,以後各代均稱嵩山為中岳。《史記·封禪書》中進一步闡釋了嵩山在五嶽中的地位:「昔日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間,故嵩高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嵩山」之名流行大概是在漢武帝登臨之後。

同其它四岳一樣,嵩山也是一座仙山,是修煉之人修行的佳地。據說由仙人鄧雲山掌管。嵩山最早留下的仙家故事是在周靈王時期。周靈王的太子晉,又稱王子喬、王子晉。他喜好吹笙,喜歡吹鳳凰鳴叫的聲音,後被仙人浮丘公接上嵩山修煉,一住三十多年,最終得道成仙。如今太室山東邊的浮丘峰,西邊的子晉峰就與此二仙有關。

此後,在嵩山修道成仙的還有:東漢的張陵(道教徒稱「張道陵」)、晉朝的鮑靚、北朝寇謙之、韋節、潘彌望等,隋唐時的潘師正、劉道合、司馬承禎、王希夷等,宋元時的許昌齡、喬志高等。

宋朝張君房所著《雲笈七籤》卷四《三皇經說》記載,晉朝武帝時,南海太守鮑靚因為從小就喜好仙道,所以在晉元康二年(292年)初辭官不做,來到嵩山進入石室修行。後來偶然見到了刻於石壁上的古三皇文。當時鮑靚並沒有師父,他就依照一定之法,以四百尺絹為信物,叩拜而受。據此修煉成仙。

《神仙拾遺》記載的晉人嵩山叟巧遇仙人的故事頗耐人尋味。相傳嵩山北坡有個大洞,深不可測,百姓每年都到此遊玩。有一年,嵩山叟不小心掉進了洞裡。洞上面的同伴希望他沒有被摔死,就往洞裡扔了些食物。沒想到摔到洞底的嵩山叟竟然還活著,他吃了些同伴扔下來的食物,順著洞壁往前走。走了十多天,忽然前面一片光明,有一間草屋。走進屋裡一看,有兩個仙人正對坐下棋,棋盤旁有數杯白水。嵩山叟告訴仙人他又饑又渴,仙人就把水給他喝。喝完後,他頓覺力氣百倍。下棋的仙人問他願不願留下來,他說不願意。仙人就告訴他:「你從這兒往西走幾十步,會見到一口大井,井中有很多怪物,你也別害怕,只管跳到井裡去,自然就會出去的。如果你餓了,可以吃井裡的東西。」他按照仙人所說,跳進了井裡,井中有很多蛟龍,然而當它們一看見他後,都為他讓路,他就在井裡繼續往前走。井裡的東西像青泥一樣,但氣味香美,吃了後,一點也不感到飢餓。嵩山叟在井裡走了半年多,才從井中走出了,一看,竟然是四川的青城山,然後他再設法回到了洛陽。據說他去的地方是道家的十大洞天之一的第五洞天。

北魏時的寇謙之先是在華山,後來到嵩山修煉。據說他在嵩山修行七年後,感動了太上老君並親臨嵩山,授予他天師之位以及贈送《黃帝陰符》一書。關於所贈之書也見載於五代時杜光庭著的《神仙感遇傳》。

《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二十九《韋節傳》記載,韋節十四歲時,被北魏宣武帝擢為東宮侍書,到了孝莊帝時,跟從嵩山道士趙靜通修道,得到了修行秘訣。此後去華山修行成仙。

唐朝的司馬承禎,21歲時在嵩山跟從當時的名道潘師正修行。他在嵩山得到了修道之法,後去天台山繼續修煉。當時的唐睿宗和玄宗都因其名而召其進京。據說他的面色似童子般紅潤,步履似年輕人般輕捷,像三十歲的人。他有弟子七十餘人。一天早晨,他告訴弟子們說:「我自從居住玉霄峰,向東望蓬萊,常有真仙降駕。現在我受東海青童君、東華君的召請,必須離開人間。」不一會兒他就氣絕了,並且屍解成仙。時年89歲。

可見,以前的修煉都要遠離塵世,而選擇在人煙罕至、風景秀美的山嶽之中修行,嵩山應只是其中之一吧。山中有仙,故為仙山。仙人與仙山互為倚重。而中國歷代史書中都不乏對修道成仙者的記載。因為篇幅原因,我們無法詳細列舉。

因了有如此多的修煉人在嵩山上修行成仙,自然也留有許多的仙跡以及相關的傳說。

嵩山上建有不少宮觀。位於太室山南麓黃蓋峰下的中岳廟,原稱「太室祠」,建於秦代,據說是為了紀念仙人王子喬的。北魏時因建造了嵩岳廟,所以它正式改稱為中岳廟,並成為道士修行之所。現在的建築是清代乾隆時期重修的,面積為十多萬平方米。從南到北,建築依次為中華門、遙參亭、中天閣、配天作鎮坊、崇聖門、化三門、峻極門等十一進。值得一提的是峻極門東側的《五嶽真形圖碑》,這一高3米的碑石雕刻著象徵五嶽的圖像,為明代萬曆年間所刻立。據說,五嶽真形圖是仙人傳給魯女生的,他是一部可以威制五嶽、役使神靈的秘要。

西漢時期,在嵩山南麓建造了萬歲觀,唐代更名為太乙觀,宋易名崇福宮。這裡還有個小插曲。據說漢武帝當年登臨太室山時,從官聽到山呼「萬歲」之聲,故後世稱此峰為萬歲峰,隨後又在這個地方建了萬歲亭和萬歲觀。北魏時期建造了嵩岳廟,太安二年(456年)所立的《中岳嵩高靈廟之碑》即記述了嵩岳廟創建之事。

隋朝時,隨著道教的發展,隋煬帝下令在嵩山上建造了有數百間房屋的嵩陽觀,該道觀成為嵩山最為壯觀的道觀。唐代則先後建造了隆(崇)唐觀、太一觀、奉天宮。隆(崇)唐觀是唐高宗為道士潘師正在其修行之所逍遙谷所建,後來還下令在其谷口建造一門,題為「仙遊」。 後為避玄宗諱,改名崇唐觀,宋時復名隆唐觀。太一觀的修建也是在唐高宗時期,因為他聽說道士劉道合有道術,就下詔在其修行之所建了該道觀。宋元年間,嵩山又增建了一批宮觀,如紫虛觀,道士賀蘭棲真曾住在這裡。天封宮,即唐天封觀,宋易名為宮。崇福宮,即漢萬歲觀、唐太一觀。此外,宋朝時還建有頤真觀,元代建有土德觀、長春庵等。不過,到了明清時期,除中岳廟多次被修葺外,其它宮觀大多被廢棄。目前保存較完好的只有中岳廟,計存樓、閣、宮、殿、台、廊、碑樓等建築四百餘間,是河南省現存最大的道觀。

除了修道之人選擇在嵩山上修煉,佛家修煉聖跡在嵩山上也並不乏見。
東漢末年佛法傳入中原後,喜好佛法的漢明帝在洛陽建立中國第一座佛寺白馬寺第四年後,在嵩山玉柱峰下,建立了一座大法王寺。據說是為印僧竺法蘭譯經而建。它不僅是嵩山第一座佛寺,而且也是中國最古老的名寺之一。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魏孝帝下令在嵩山建造寺廟,因其處於少室山北面的密林處,故名「少林寺」。該建築包括常住院及附近的塔林、初祖閹、二祖庵及達摩洞等。公元527年,印度僧人達摩在此創立禪宗。少林寺後有「天下第一名剎」之譽。

唐代著名詩人王維曾作《歸嵩山作》,讚歎道:


清川帶長薄,
車馬去閒閒。
流水如有意,
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
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
歸來且閉關。

資訊來源:古蹟文化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愛久見人心~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13 03:02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