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8-2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經解]
「大者,寬廣無涯,包蘊六合。道者,總體根源,化生萬物。
大道者,寬廣無涯,包蘊六合,總體根源,化生萬物也。」
「形」為具體形著,「情」為心思動感,「名」為話語分別。
大道無形者,大道本無具體形著,以其無具体形著而得為具
體形著之本也。大道無情者,大道本無心思動感,以其無心
思動感而得為心思動感之源也。大道無名者,大道本無話語
分別,以其無話語分別而得為話語分別之初也。
天地者,場域處所也,如其場域而生成也,即此生成而實存
之矣!
日月者,光陰遞嬗也,依其光陰而時序也,即此時序而變化
之矣!
萬物者,話語論定也,據其話語而定形也,即此定形而教化
之矣!
生育者,生成而實存之也。運行者,時序而變化之也。長養
者,定形而教化之也。道乃總體根源也,不可名稱,強名者,
字之之謂也。蓋名以定形,字以稱可也。
[譯註]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7
「大道」是就存有的根源說,看似本體的生起論,實者
不然,應可視為一哲學詮釋學之本源說,是在天地人我萬物
包蘊為一體的存有的連續觀下來理解的本源,是人參贊於天
地萬物人我之間的本源,並不是一敻然絕待,超跨過這個世
界的本源。相應的說,應是話語未入之前的本源,是無分別
相的本源,是「隱而未顯」的本源。
說其無形、無情、無名,「形」為具體形著,「情」為
心思動感,「名」為話語分別;「無」做動詞,是一「致虛
守靜」1 的工夫,是一「為道日損」2 的工夫。
1 「致虛守靜」語出《老子道德經》第十六章。
2 「為道日損」語出《老子道德經》第四十八章。
這裡說了三個層面,「無形」是就「存在」層面說,「無
情」是就「心念」層面說,「無名」是就「話語」層面說。
這三層面是通而為一的,因為「道」之為道,最根源處是境
識俱泯、是心物不二、是主客合一的。它既是存在的、也是
價值的,與心念話語是不能分開的。就「存有的根源」來說,
本無具體形著,以其無具体形著而得為具體形著之本也;本
無心思動感,以其無心思動感而得為心思動感之源也;本無
話語分別,以其無話語分別而得為話語分別之初也。
「天地」就「場域處所」說,「日月」就「光陰遞嬗」說,「萬
物」就「話語論定」說。這裡我們將「存在」與「場域」密切關聯,
又將「時間」與「存在」通合一起來理解,尤其我們認為話語的介
入是極為重要的。這麼一來,我們可以發現道與天地萬物的關係就
不是一客觀宇宙論的生起關係,而是哲學詮釋學義下的參與而生起
的關係。
再者,將「生育」解為「生成而實存之也」,將「運行」解為
「時序而變化之也」,將「長養」解為「定形而教化之也」。這裡,
我們看到「道」在天地萬物人我之間是如何生發的,如何圓融周浹,
如如無礙的。
[白話翻譯]
太上老君開示說:大道是沒有形象的,祂創生造化了天地。
大道不執著情意,祂運轉周行日月。大道是不可稱名的,祂
長育養護萬物。我不知該怎麼稱謂祂,勉強稱謂祂叫「道」。
■心靈藥方
一 沒有形象,才是一切形象的起點,真人不露相,露相非
真人。能不著痕跡的,往往更接近於大道。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11
二 太上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衷,正在我輩;能忘情,
自會有真情、衷情、性情。有一「忘」字,這世間就是
空闊潔淨的,是明明白白的,這叫「滌除玄覽」,這叫
「虛室生白」。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12
三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無己可容人,無
功可尊神,無名可通聖。能容人則地闊,能尊神則天高,
天高地闊,通天接地,這才是「聖」。
四 聖人通大道,大道本無名,因為無名,才能不執著,才
能不染污,才能清靜,才能無為,才能自然。
五 只要事事踏實,就會有厚度,這叫「人法地」,有了厚
度,就會長出高度,這叫「地法天」;有厚度、有高度,
周環總體,回歸根源,這叫「天法道」,根源總體,本
是自如其如的,這叫「道法自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