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66|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教傳經咒] 捌 歸清靜 修行之退墮與一念之歸根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6-1-18 08:21:4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經解]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爭者,欲有所貪,而圖勝於人者也。上士契道,無所名其得
也。下士競名,以其形名而誤以為道也,是以好爭也。
上德者,如其道落實而為本性也,無所執、無所染,如其德
而德之,不以德之名而名其德也,故「上德不德」也。下德
者,有所爭、有所競,執之染之,纏之縛之,是所謂「下德
執德」者也。執著者,競爭於形名也,故爾「不名道德」也。
妄者,虛而不實之謂也;偽而無敬者也。心念既起,隨物而
趨,物交物引之而已矣,如此之心,斯為妄心也。執於物,
染之、纏之縛之、糾之結之,此亦妄心矣!執於德,貪於道,
圖之意之,隨之追之,亦為妄心也。
蓋「無敬」則心念紛然而歧,「不實」則執泥於對象之物,
而誤以為道也,執以為德也,心念紛然而不純,即有所驚也。
驚其神,即著萬物,如此貪求不已,煩惱由是而生也。
[譯註]
「爭」是生命之望外馳而欲有所執也,即所說「欲有所
貪,而圖勝於人者」也。無爭方可無為,無為方可任化自然。
上士契於道,如其存有之根源而契入之,無所名其得也。下
士競於利、爭於名,以其形名而誤以為道也。這是將「道」
錯置在一具體的對象物上面,此即我所說「道之錯置」,正
因此錯置,是以好爭也。
「道」是總體之根源,「德」為內在之本性。上德者,
如其存有之根源落實而為本性也,無所執、無所染,如其德
而德之,不以德之名而名其德也,以故說「上德不德」也。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老子有言「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也」
6。有德者,德其有也,非執持此德也。這是以其德性自足來
說,不是向外去取著德性。相對來說,下德者,有所爭、有
所競,而執之染之,纏之縛之,是所謂「下德執德」者也。
執著者,競爭於形名也,故爾「不名道德」也。這即是說生
命之投向外,去執取道德,實已非真正之道德也。道德是生
長,道德不是迫壓,道德是自然,道德不是做作。
相對於本心有習心者,此如上節所申論,此處再論本心
之外有妄心。妄者,虛而不實之謂也;偽而無敬者也。人之
心是做為一切意識活動之樞扭,心之所發為「意」,意之所
涉於物為「念」,念之及於物而起貪取占有,此即所謂的「欲」。
這是「心」的下行路向,心之所發為意,「意」之上提而為
6 與出《老子道德經》第三十八章。
「志」,「志」者,心有所定主,有所定向也,一根而發,
調適而上遂於道也。心念既起,隨物而趨,物交物引之而已
矣,如此之心,斯為妄心也。妄心是執染的,是纏縛的,是
糾結的,對於道德,有所執、有所貪,這也是妄心。
人「無敬」則心念紛然而歧,「不實」則執泥於對象之
物,而誤以為道也,執以為德也,心念紛然而不純,即有所
驚也。驚是「平地起土堆」,「來風起波浪」的意思。「既
驚其神,即著萬物,如此貪求不已,煩惱由是而生也」。由
上所述,可知煩惱端在一「著」字,而此「著」之為「著」
是乃心有所妄、神有所驚也。驚者,擾動義、昏擾義、紛然
而無所適從也。妄心者,上驚元神,下著萬物也。既著萬物,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貪求既盛,煩惱生矣!
煩惱既生,纏縛妄想,妄想滋生煩惱,身心憂苦,難以調適,
入於濁辱,在生死海中頭出頭沒,永失真道矣!那存有之總
體根源之本真性,便永遠無法契及,人之離其自己,離於道
也,沉於苦海而難有所復也。
[白話翻譯]
老君說:上階的高明之士,無所爭競;下階的德薄之士,熱
衷爭競。
上階德行的人不自恃他的德行,下階德行低微的人執著德行
的教條。
執著德行教條的人,不能稱名說是有道德。
眾生何以不能契入真常大道,只因為他有著虛妄執著的心念。
既有此虛妄執著的心念,那也就驚擾了他的元神。
既驚擾他的元神,那也就執著於外在的萬事萬物。
執著於外在的萬事萬物,那內心也就生出貪取佔有的須求來。
內心既生出貪取佔有的須求來,那就陷入了煩惱之中。
煩惱憂心加上妄念成想,那就使得身心陷入嚴重的憂苦狀態。
如此一來,整個人就遭受到污濁屈辱,浪生浪死漂泊不定。
整個人也就經常沉落到苦海之中,永遠失去了真常大道的眷
顧。
■心靈藥方
一 「人之初,性本善」,生命的原初性、本真性是善良的;
「性相近,習相遠」,人性本是相近的,但後天的習染,
彼此就相隔越來越遠了。這一方面說的是後先學習的重
要,另方面強調的是先天根源本真契入的通澈。
二 「吾之大患,為吾有身」,這不是說人最大的禍患是「身」,
而是說人的最大禍患是「有身」。「有身」說的是對自
己的身的執著、貪取、佔有;能夠把這執著、貪取、佔
有去掉,這叫「無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三 身在何處?身在家,家在何處,家在國,國在何處,國
在天下。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無不是斷滅,無
不是相對的無,無是絕對的無,無是充滿可能性的無。
四 杯子倒空了,才能再盛水;黑板擦乾淨了,才能再寫字;
人心放空了,才能謙懷傾聽;把錢拿出去用了,才會帶
來更多的財富;己愈與人,己愈多。道家看似否定性的
思考,其實隱含著一周寰而不可以已的智慧,這否定卻
成全了肯定。牟宗三先生說這叫「作用的保存」。
五 心所發為意,意所在為念,這叫心念,心念往下掉就是
貪取佔有;心往上提,這叫心意,亦再往上提,這叫意
志,心意是純粹的,意志是恆定的。要立志、要誠意、
要用心,不要執著著念,念,今心為念,當下剎那,歸
本空無。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65
六 工夫用處,就在定志、用心、無念,定志則志於道,志
於道而道生之,這就是通元神,通元神就「有頭神」。
做事有頭神,一切自然順當。用心在安寧、在平靜,心
平氣和,自自然然,活活潑潑,生生不已。無念故無昏
擾、無憂疑,就只放下,便是無念。無念不是斷念,不
是不起念,只是不隨念。禪宗在此用功與道家可以相提
並論。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0 16:51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