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17|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保健常識] 足部與膝關節的保健 [複製連結]

Rank: 2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6-2-12 18:15:4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長庚大學醫學系教授陳芳萍指出,因關節的軟骨沒有血管,需要藉由彎曲肢體來擠壓關節囊裡的組織液流動,供應軟骨養分;另外,運動也能鍛鍊關節周圍的肌肉和韌帶,強化支持作用。因此長期不運動,不但骨質會流失,關節狀況也會更糟。

陳芳萍認為想要顧好關節,更要適當地運動,健走就很適合高齡人士。她表示,《風濕性疾病年報(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的一份研究報告以更年期後的60多歲婦女為實驗對象,發現每週140分鐘的健走能減重,並提升腰椎、髖骨、腳踝的骨密度。而老人家的踝關節愈強,也就較不容易摔倒。

要怎麼走,才能走出健康?陳芳萍建議,第一是要注重暖身,第二是走路的姿勢要正確。

暖身其實分成2種,靜態暖身是伸展運動,旋轉腳踝、旋轉膝蓋、轉動髖骨等同時運動肌肉、肌腱和關節的動作則稱為動態暖身。陳芳萍指出,靜態暖身適用在運動後、或是久坐不動後舒展筋骨,可避免運動傷害和減輕痠痛;健走前除了伸展動作外,尤需加做動態暖身。

走時也要特別留意姿勢。一般跑步時會是腳尖先著地,但腳尖先跨出時膝蓋必定隨之彎曲,力量不易分散到小腿和腳踝,會加重膝關節的負擔。健走時可改以腳跟先著地,再來是腳掌,最後是腳趾,這樣腳踝和膝蓋才能均勻承受身體的重量,也不容易受傷。

所謂的運動的「333」原則:每週有氧運動3天,每天30分鐘,運動時心跳速率達每分鐘130次。陳芳萍解釋,不同年齡層所需的運動時間和強度會有一些差異,可視體能狀況彈性微調。她認為,年紀大的人願意運動就是好事,倒不一定要苦守每分鐘心跳130下的原則。

她以自己為例,即使不刻意快走,只要走路15分鐘以上,心跳會很自然地超過每分鐘110次,如果再走快些,心跳同樣可達130甚至140次。因此,老人家若用健走來鍛鍊身體,「最重要的(原則)是每次要持續走一段時間,不中斷,」陳芳萍說。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11 20:21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