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23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04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734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安溪鐵觀音
歷史傳說
安溪鐵觀音的來由,傳說有二,分為魏說與王說。
魏說:
相傳於清雍正年間,安溪堯陽松岩村有一位名為魏蔭的老茶農,他非常勤奮重茶,同時也相當篤信佛教,每天早晚皆在觀音佛前敬奉清茶,幾十多年從沒間斷。有天晚上他夢見自己隨著觀音的指示來到了一條溪流邊,在石壁間發現了一株茶樹,其香氣誘人、枝節繁茂。第二天早上,他依循著夢見的路徑,尋找石壁中的茶樹,果然有一葉質肥厚、嫩芽青翠的茶樹,魏蔭便相當高興將茶樹挖回家,用心培育,由於是觀世音托夢而得,故命為「鐵觀音」。
王說:
據說在清朝乾隆年間,安溪西坪南岩仕人王士讓於南山之麓修建書房,一日王士讓與友會於南軒,發現荒園中有一株茶樹相當特殊,於是將之移植至南軒的茶圃之中仔細照料。有一天王士讓奉召入京,帶著茶葉拜見禮部侍郎方苞,方苞飲後覺得滋味香醇,便獻給皇上,皇上飲後大為讚賞,茶樹翠綠結實,沉重如鐵,香甜味美,猶如「觀音」,便賜名「鐵觀音」。
產地
生長於福建省安溪縣,依照地形樣貌區分為內安溪與外安溪,其中內安溪地勢高峻,山脈延綿;外安溪地勢平緩,低地丘陵較多。內安溪茶葉產量佔全縣80%,鐵觀音主要產於此。
安溪屬於副熱帶氣候,水氣充足、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年均溫15~18℃,年降雨量1700~1900毫米;土壤為酸性紅壤,土質深厚;地形上群山環抱、山巒疊嶂,相當適合茶樹生長。
特色
安溪鐵觀音是茶葉名稱,也是品種名稱,又被稱作紅心觀音、紅樣觀音、紅心歪尾桃,其中「紅心歪尾桃」的名稱由來,是由於茶樹中有紅心、歪尾以及如波浪向上捲的葉片等特徵,歪尾「頭」以閩南話發音為「桃」,故有「紅心歪尾桃」之稱。
鐵觀音名列為「中國十大名茶」,為大眾所喜愛。其外觀條索捲曲,葉面肥厚,滋味甘醇濃厚,有特殊的「官韻」味道,茶香持久,擁有自然的蘭花芳香,七泡後仍有餘香。
採摘與製作
鐵觀音為茶之極品,茶樹嬌弱,產量不大,有「好喝不好栽」之說法。其採摘季節可分為春夏暑秋四季,採摘新梢駐芽三至五葉,而頂葉大約六七成開面時採摘二到四葉。
鐵觀音為半發酵茶,採回的鮮嫩綠葉經由萎凋、殺青、揉捻、乾燥、烘焙等工序製成,日光萎凋將採摘後的茶葉攤開於傍晚陽光下亮曬,散發茶葉水分;接著移至室內靜置,隔一段時間翻動攪拌,讓茶葉持續散發水氣,揮發茶香;殺青以高溫破壞茶葉中的酵素作用,去除茶菁味道;揉捻將茶葉包覆在布裏,使用手工和機器擠壓搓揉後,再進行熱炒,固定茶葉形狀;乾燥再度降低水分,使茶葉乾燥易存;最後由烘焙程度的不同,製成不同風味的鐵觀音。
【品茶王】 |
-
總評分: SOGO幣 + 2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