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4-18
- 最後登錄
- 2025-9-1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475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1711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民俗讓生命更有愛
民間信仰在當代社會常會被想像成一種「宗教自由」,逐漸趨向個人化。集資奉獻、為村庄共同做事的想法變得彌足珍貴。其實,民間信仰原本是超越個人的集體生活文化,不管你相不相信都必須面對。比如村莊若建醮時,禁止殺生,不管你宗教信仰為何,生活在那個區域裡就可能會受到限制,因而吃不到葷食。無論你信仰為何,絕不會穿著大紅衣服參加喪禮,或以白包祝賀朋友新婚,這些民間信仰價值觀,都是與生俱有的社會約束力。
民間信仰是民俗而不單純是「宗教」,民俗是一種生命的印記,不會因為個人選擇快速變化或立即消失,即便會隨著社會風氣變遷,卻可能會因為生命經驗的流動需要,而被保留、喚醒或拼貼再現。鄭性澤回鄉一路上都有許多民俗小細節,比如吃麵線去除霉運,出獄後不回頭看監獄,不直接回家以避免穢氣跟進家門,穿新鞋比喻踏上新生活,在家門前剝蛋殼以象徵「脫殼」重生,跨過火爐以潔淨身體等等,每一項儀式恐怕都不是鄭性澤自己選擇安排,但都盈滿著眾人對他的愛,有這些民俗,生命互動才更有情意。(聯合新聞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