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43|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種類介紹] 武夷水仙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6-7-15 01:58:4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武夷水仙

[簡介]
始於西元1821年,發源於中國福建建陽小湖鄉大湖村的嚴義山祝仙洞,是閩北較大的優質產品。水仙品種適製烏龍茶,因水仙產地不同,命名也有不同。閩北產區用福建水仙種,按閩北烏龍茶採製技術的條形烏龍茶,稱武夷水仙。武夷山所種的水仙種,約在清朝光緒年間傳入,其成茶稱水仙或武夷水仙。閩南永春產地以福建水仙種,按閩南烏龍茶採製而成的閩南水仙。廣東饒平、潮安用原於產潮安鳳凰的鳳凰水仙種,製成的條形烏龍茶稱鳳凰水仙。據張天福《水仙母樹志》中說到「前八十餘年,清道光間,有泉州人蘇姓者,業農寄居太湖……經桃子崗祝仙洞下,見樹一,花白,類茶而彌大……試以製烏龍茶法製之,竟香洌甘美……命名曰:祝仙」。當地「祝」與「水」發音相同,演變至今才叫成「水仙」。

有二則傳說載明了水仙名字的由來。一則是傳說是中國清朝康熙年間,有個福建人發現了一株寺廟邊的大茶樹,因為受到該寺廟土壁的壓製而分出幾條扭曲變形的樹幹。這個人覺得樹幹扭曲的樣子非常有趣,就挖出來帶回家裡種植。他巧妙地利用了樹的變形,培育出了清香的好茶。因為閩南話裡「水」就是「美」的意思,便取名叫做「水仙」,但這與觀賞的水仙花卻是一點關係也沒有。

另一則是相傳有一年武夷山熱得出奇,有個建甌的窮漢子靠砍柴為生,大熱天唇焦口燥,胸悶疲累,於是到附近的祝仙洞的地方歇息。一坐下陣陣涼風帶著清香撲面,望去見到一棵開滿了小白花的樹,綠葉又厚又大。他摘了幾片含在嘴裡,頓時一陣清涼透體精神爽快,於是便從樹上摘了一小根樹枝回家。

夜裡突然風雨交加,擊倒了他家一堵牆,次日清早看那根樹枝正壓在牆土下,枝頭卻伸了出來,很快爆芽發葉長成了小樹,他將芽葉泡水喝感覺清香甘甜,解渴提神,身體竟然更加壯實。很快的這件事就在村裡傳開了,所有村民非常好奇問他吃了什麼仙丹妙藥,他把事情始末更村民說了一遍。

之後村民紛紛來採葉子泡水治病,順便打聽那棵從祝仙洞的茶樹來歷。因為建甌人說「祝」和「崇安話」的「水」字發音一模一樣,崇安人都以為是「水仙」,也就把這棵樹叫做水仙茶了。有茶農仿效建甌人插枝種樹的辦法,水仙茶很快就繁殖開來,從此水仙茶傳播四方「水仙」一名的得來。


[特徵]
成茶條索緊結沉重,葉端扭曲,色澤油潤暗沙綠,具橄欖香,滋味醇厚回甘,湯色清澈橙黃,葉底厚軟黃亮,葉緣朱砂紅邊或紅點,即「三紅七青」。

[飲賞]
武夷水仙條索肥壯緊結勻整,葉端褶皺扭曲,葉片色澤青翠黃綠,油潤而有光澤,內質香氣濃郁清長,「岩韻」特徵明顯。沖泡後,湯色橙黃,深而鮮豔,滋味濃厚而醇,具有爽口回甘的特徵,葉底肥嫩明淨,綠葉紅邊,十分美觀。

[採制]
武夷水仙製作,可綜合閩北、閩南的傳統技術「中曬中搖」為特色;其成茶品質穩定,具有閩南製法的清香而又具有閩北製法的醇厚。按開面採,頂菜開展時,采三、四葉。正常年景分四季採摘,春茶(穀雨前後二、三天)、夏茶(夏至前三、四天)、秋茶(立秋前三、四天)、露茶(寒露後)。每季相隔約50天。 製茶過程,做青階段一般烏龍茶基本相似。做青後的工序則有不同,閩南烏龍茶注重外形的捲曲緊結,增加包揉工序與次數。閩北烏龍茶,為條形茶,不包揉。殺青後的焙製工序,採用武夷岩茶的殺青與揉撚方法交叉進行,高溫水焙和文火慢烤的技術又有相異之處。 其製作工序是:萎凋(曬青或室內萎凋)、搖青、殺青、揉撚、初烘(俗稱走水焙)、包揉、足火。

採青:以中開面一芽三葉為佳,依不同採摘時間,樹齡,早晚青,雨水青,分別攤放管理。

曬青:由於水仙品種葉形大,葉質厚,芽葉含水量多,所亦須等到葉態變軟,葉片伏貼,葉面失去光澤,葉色較暗,青臭氣消退,發生清香的程度。萎凋時晴天氣候採用日光萎凋。萎凋萎凋葉溫度不得過高,萎凋的相對濕度最高不超過85%。

做青:環境條件影響很大,溫度高濕度低可加速水分蒸發,使青葉理化變化同步進行,以縮短製作的時間。濕度高則水分蒸發慢,走水困難,因而在生產中,濕度高時要加強鼓風,需多設火爐以促進青葉走水。雨水青先冷風吹幹表面水而後再熱風,為防止因葉表水分多,須翻動葉子,使葉表水分均勻散發,使葉片不會粘在一起,以不致於造成萎凋不均,悶黃,死青現象。

武夷水仙製法以中搖,適攤,中涼為特點,武夷水仙分5次搖青,其製法搖青轉數,每次攤葉厚度,涼青時間及葉態變化全憑經驗視情況而定。堆青處理,視做青的程度而定,見葉面黃綠,葉緣朱紅色,青帶綠腹,紅鑲邊,葉質柔軟,手摸光滑如綢,青氣消退,花香顯露,葉片突起呈龜背狀,香氣大起時就可進行殺青。

殺青:殺青以悶殺為主,殺青鍋內溫度可以用目視的方式,白天看鍋壁泛白,夜間微紅時即可。葉投入時有聲,同時用風扇將水蒸汽吹出筒外。殺青度達手握殺青葉成團,有粘手感,不易彈散。折梗不斷,茶香顯露。

揉撚:青葉適度散熱後,隨即裝入揉撚機,以輕→略重→重為度,至條索緊結,捲曲率達90%以上。

初烘:烘至七、八成幹,手觸略有刺手感時下機,梗幹滋味更醇和,以便發展色、香、味品質。

足火:慢盤烘至手折梗脆斷為適度,然後攤涼密封保存。

源:華藏全球茶葉華文網
已有 1 人評分SOGO幣 收起 理由
teaa + 3 您發表的文章內容豐富,無私分享造福眾人,.

總評分: SOGO幣 + 3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曾有版管責冰至,文章轉貼沒啥用,每發一文俱心虛,更看勳章為壓力。唯見高管滿勳章,原來意指是他人。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24 22:40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