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62|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品茶討論] 故名“工夫茶”還是叫“功夫茶”的來源歷史文化 [複製連結]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流行教主勳章 藝術之星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婚姻專家勳章 影音達人勳章 自然美景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歌神VIP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6-8-2 21:57:2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工夫茶”還是“功夫茶”

“工夫茶”即是精製紅茶的一種。

由於初制、精製過程中加工十分精細,下的工夫十分深刻,故名工夫茶,屬紅茶類。   

在清代時是指紅茶及部分武夷岩茶。清僧釋超全,布衣,明亡後在清康熙三十年入武夷山為僧與武夷茶結緣。

其作《武夷茶歌》中有“如梅斯馥蘭斯香,大抵焙得候香氣。鼎中籠上爐火溫,心閒手敏工夫細。

”說明他看到的武夷佳茗,是靠“工夫細”制出來的。

這裡的“工夫”顯而易見是力氣、時間之意後來逐漸引申為花費工夫做出的好茶。

清人劉埥,雍正十年在福建崇安縣為令三年,他在《片刻餘閒集》中寫到:

“武夷茶高下共分兩種,岩茶中最高老者曰老樅小種,次則小種,次則小種工夫,次則工夫,次則工夫花茶,次則花香……

”說明在200多年前“工夫”就是指茶之名稱,且為較珍貴之茶。

被稱為當代茶聖的吳覺農先生主編的《中國地方志茶葉資料選輯》載:武夷岩茶與紅茶都有稱為工夫茶的品種。

   民國之後,岩茶就沒有冠以“工夫”字眼了,“工夫”則全指紅茶。

如陳宗懋主編的《中國茶經·紅茶篇》中,將紅茶分為正山小種、小种红茶、紅碎茶三大類,且按地域分為:

閩紅工夫、祁紅工夫、宜紅工夫、滇紅工夫等等。

“功夫茶”是茶飲的一種,由於煮製和啜飲時太講究,費功夫而得名,

功夫茶盛行於閩南的雲霄、漳州、東山、廈門和廣東的潮州、汕頭等地,經久不衰。   

最早記載品飲功夫茶文字,是清·乾隆二十七年的《龍溪縣志》中《風俗》篇記載,

“靈山寺茶俗貴之,近則遠購武夷茶,以五日至,至則鬥茶, ​​必以大彬之壺,必以若琛之杯,必以大壯之爐,扇必以琯溪之蒲,盛必以長竹之筐。

凡烹茗,以水為本,火候佐之,水以三叉河為上,惠泉次之。

窮山僻壤,亦多耽此者,茶之費,歲數千”這篇短文從茶葉、茶具到擇水,火候,與閩南粵東的功夫茶十分接近。

   近代著名文人梁實秋在《喝茶》中寫道:“茶之以濃釅勝者,莫過於工夫茶(指茶名),

這茶具有解酒之功,如嚼橄欖,舌根微澀,好像越喝越渴,欲罷不能”。功夫茶的藝術,全在烹法。

茶葉的精選(烏龍茶為主)茶具的精美(紫砂壺為上)水質的優良,活火的用料,烹茶的技藝。都含“功夫”之精到。

在飲功夫茶之地,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套精美茶具。每逢家人閒聚,或賓客登門,便沖泡功夫茶,顯得親切融洽,充滿敬愛和諧的文化意境。

凡是飲過功夫茶者無不贊不絕口,留著美好的回憶;這就是功夫茶的功夫。

  “功夫茶”的泡飲技藝經發展、完善,程序雖繁複,卻富涵文化,因而為飲者效仿、沿用。

如今的武夷茶藝、閩式功夫茶、台灣功夫茶茶藝等都是在此基礎上挖掘、深化而來的,已成了閩、粵、台的飲茶藝術 ​​。

近幾年來功夫茶藝已向中國北方傳播,為北國飲者賞識。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25 00:49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