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43|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經驗分享] 失智政策都專家在說 失智者親上論壇發聲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色瞇瞇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7-1-8 08:33:2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失智政策都專家在說 失智者親上論壇發聲

2017-01-08 聯合報
記者羅真╱即時報導
  
為延緩失智退化成失能,衛福部102年公告「台灣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暨行動方案」,103年執行至去年底結束,台灣失智症協會等單位為催生新版綱領,近日陸續在花蓮、台北、台中、高雄辦理公民論壇。秘書長湯麗玉說,平時都是別人在說,「跟失智症有關的事務,都應該要有失智症患者的參與」。

● 女兒照顧爸爸,如廁該進男廁或女廁?

昨(7)日台北場論壇邀請輕度失智症患者與家屬分享經驗,並對政策提出建言。家屬郭小姐提到,帶爸爸外出時若要上廁所總會覺得很困窘,不敢進男廁,但把爸爸帶進女廁也會遭受到不少女性質疑的目光,因此希望能有獨立於男廁與女廁之外的友善廁所。

照顧者自己要如廁也會遇到困難。曾任居家服務督導的簡鈺珊說,曾有居服員如廁前將長輩託給不認識的高中生,出來後發現高中生跟阿公都不見了,稍晚才知道阿公竟然坐上火車到很遠的地方。

家屬莫小姐則提到,現在大家怕髒,廁所都設蹲式馬桶,但老人家沒有辦法蹲,甚至中年的自己有時都覺得膝蓋無力。曾帶著媽媽一路問了半小時,才找到一間髒臭不堪的坐式馬桶,未來希望政府能廣設坐式或身障廁所。

● 兒科門診外有遊戲區,老孩子或許需要類似區域

不少失智長者容易焦慮不安,看病候診期間十分難熬,困擾家屬也困擾醫護人員。莫小姐就指出,每次看病都要候診等很久,惡化得越來越嚴重的媽媽無法安靜下來,會一直上前詢問、對醫師造成干擾,一度鬧到醫師不給她下次的回診單。因此很希望推動失智者優先看診。

對此,陽明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醫師蔡秉晃回應,可能有實務困難。他表示,一個診有時會達百名患者,宜蘭高齡患者又特別多,90歲以上長者本就可優先看診,他們一插卡報到就佔掉10個名額,若失智者也優先看診,就變成多數人都優先看診,最終等待時間可能是一樣的。雖然不少醫院因應推出手機APP查詢看診進度,但老人家不會使用,等同對他們沒有幫助。或許政府上可考慮提供醫療端更多經費,改善舊有的狹隘環境,讓病患候診空間能更舒適空曠。

一名與會者表示,針對等待在外的失智症患者,醫院若有空間、有人可帶著長輩活動,或有空間提供長輩運動,或許也是一個解方。湯麗玉也深表認同,她說,一走進兒科區域就知道那邊是兒科,因為週遭環境有相應的設計、有遊戲區,失智長者也需要,有賴政府提撥經費支持。

● 家屬:醫師要訓練;醫師:健保署要手下留情

台灣老人暨長照社工專業協會常務理事徐國強說,妹妹的公公多年前中風,近年也確診失智,由於公公有慢性病,因此妹妹特別在醫師開失智藥前,將公公的所有藥物給醫師看過,但仍越吃越嚴重,回診調藥後也無效。為照顧公公,妹夫因此從全職變兼職。一次因緣際會到台北看病,醫師竟說公公沒有失智、建議停藥,沒想到一停藥,症狀立刻恢復,公公知道自己正常後心情變得非常好,過去的吵鬧行為完全消失無蹤,妹夫也找回全職工作,這戲劇化的發展反映醫師訓練十分重要。

對此,蔡秉晃回應,除了醫師對於失智症與用藥需要有充分的專業訓練外,健保署也應對專門看失智症的醫師手下留情。他說明,醫師都很努力配合為病患進行整合服務,但健保署一看到非專科藥物就核刪,因此醫師只好告訴病人,不給藥是因為健保署砍太兇。

● 無緊急喘息機制

在家屬喘息方面,家屬邱太太表示,照顧者亟需幫助時竟沒有社會資源,例如遇到突發緊急事件,可能需要離開病人三個小時或半天,但目前政府並無立即提供服務的機制,照顧者都要拜託親人朋友幫助來度過難關。

阿卿姐(化名)就分享自己照顧先生的經驗。她表示,之前政府推動「天使人力銀行」,鼓勵大家當照顧志工,號稱未來年老有需要時,政府會優先派志工來服務自己,「結果我做了、存了時數,但我先生需要的時候,他們說沒有人力,護士小姐甚至說現在沒有天使人力銀行了,原來政府也會騙人!」

某天阿卿姐因囊腫得就醫開刀,考慮將把先生送到機構。她打電話到長照個管中心,個管專員又請她打某支電話,最終電話那頭的小姐告訴她,必須提前兩周預約,「突然發生的事情要怎麼提前兩周預約?」

湯麗玉認為,阿卿姐需要有個管師協助安排需要的資源,讓她能就醫、先生也能得到照顧。

● 輕度失智爺爺的最大心願

一名輕度失智的郭姓老爺爺,數次被輪到發言時都提到「希望課程多一點」,最大的心願是「希望可以常常上課,一週最好有三次。」郭老爺爺的女兒說,爸爸去上促進認知的各種課程,一路規律上課下來,他逐漸進步到不用吃藥,雖然不知道停藥好還是不好,但爸爸確實進步許多。

另一名照顧輕度失智先生的邱太太也表示,失智症患者一定要走出去,老公患病8年,如果沒有失智相關課程一定會更快走下坡。對家屬而言,病人去上課也是自己的喘息時間,自己去上課則有機會與其他人交換意見,更知道要怎麼照顧這樣的家人。期盼課程資源更豐富。

來源: http://udn.com/news/story/9/2216708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公平正義世間有愛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11 21:11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