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0-18
- 最後登錄
- 2025-2-2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023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22100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大腿拉傷難對付 復發率高達33%
NBA籃網隊台裔球星林書豪去年11月初面對活塞隊比賽時,一次外圍切入分球,不慎拉傷左大腿後肌,休息6週後,才又在12月上旬復出上場,然而他在12月下旬又扭傷左腳踝,再度傷退離場,為何大腿拉傷這麼難對付?
這是林書豪生涯首次遭受大腿後肌拉傷,大腿後肌在醫學名詞叫做「膕繩肌(hamstring)」,此肌群起源於坐骨粗隆,附著於脛骨及腓骨,包括半腱肌、半膜肌及股二頭肌,負責彎曲膝關節及伸直髖關節,為大腿前側股直肌的拮抗肌。
拉傷常發生在近端肌肉肌腱交接處,佔下肢運動傷害30-40%,且復發率高達33%,因此很多選手會反覆受傷。
拉傷的常見動作為膝關節主動快速伸展,如短跑、跨欄、足球。
另外,會發生在腿後肌在伸長的狀況下,突然猛烈收縮,如武術、跳舞;容易導致拉傷的危險因子包括:熱身不足、疲勞、離心肌力不足、柔軟度不佳、大腿前後側或左右腳肌力不平衡。
臨床上,最方便快速且無輻射線的診斷工具為肌肉骨骼超音波,可看到拉長甚至斷裂的肌肉纖維影像。
治療方式為急性期採取「PRICE原則」,即保護、休息、冰敷、壓迫和抬高。
亞急性期可採取輔助式肌力訓練,特別著重離心收縮,以及改善不正確的下肢動力鏈,如肌肉反覆拉傷無法痊癒,可考慮施行骨震波治療或注射治療,以促進組織修復。
◎運動員受傷後,何時可以回到場上呢?
須符合以下條件,以避免再度拉傷,包括:完整的下肢關節活動度,患側腿後肌力達到健側90%,大腿後肌/股四頭肌肌力比值達到50-60%。
這些肌力測試需由經驗豐富的運動傷害照護團隊使用精密的等速肌力儀器才能精確測量。
運動前伸展、足夠的熱身(尤其在天冷環境下)、訓練避免操之過急、運動時穿著壓力褲及運用肌內效貼紮,都能有效預防大腿後肌拉傷。
(吳順堯 壢新醫院運動醫學科主治醫師)
自由電子報
來源: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07506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