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1-16
- 最後登錄
- 2025-5-2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866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8088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龍 趙法郎
趙法郎
龍
雕塑
黑白大理石、不銹鋼
55 × 101 × 40cm
1992
Mary Flory Hedley
Dragon
Marble and stainless steel
作 品 賞 析
唸大學的時候,我主修文學,希望成為一個寫作家。可惜跟中、英文字全沒緣,對立體造型的創作反而比較能夠順心應手,因此我認為我的作品和其他人不同的主要地方是:我的作品滿藏著層面、對比和對話。再加上變和幻,(例如:黑白造型隨光-白色、影-黑色,的加入而變化。用的鏡子可以增添一個穿透的空間,更有引進四週造型,和四週景觀的功能而產生幻覺等。)這些使我的作品很不容易一目瞭然。
我對人生的感受是:一切真實的裡面都有些假,假裏面也一定有真;實裏有虛、虛裏有實。黑色因光亮而成灰色,白色有陰影也成灰色,所有的對比全然包容在一體。(作者自述‧白雅玲筆錄)
藝 術 家 小 傳
我是「半途出家」的。因為自己在將近三十歲的時候才開始學雕塑,從事雕刻藝術。 早期,因為獎學金的原故,被送到歐洲。在義大利克拉拉城住留了兩年,因此早五年的作品以石刻為主。漸漸的發現用石材不容易表達出自己深切的感觸--人生的幻變和一切生命的連續和延續性。為了表達這種感觸,十四年來,我前後進了許多工作室和學校去學木工、鐵鐸、樹膠灌鑄和創作以及瞭解這些材料的性質。同時也做了無窮的探討、觀察和研究如何使自己的作品有變化的可能性。 這期間,在研究黑白造型與光、影關係的變化,就用了一年多的時間。一九七七年底,在紐約蘇荷區展出「色體、動體、變體」時,鼓勵觀眾自由移動形體,欣賞由鉸鏈相連的有色形體,由移動到不同空間而變形。可惜由於工程上、建造上,還有平地等等問題,加上自己有了新的責任(到北加州去教雕塑)暫時停止由色體、動體與變體的造型。一九八一年,自己由於滿腹創意的成熟決意辭去教職,退居山中的工作室專心研究、創作。這時期發現了由單形體組合對自己的便利和功能。同時又發現了鏡子的特別性質,它確實有增添、色、動、幻變和連續的功能。 一個人如果一直專注在立體的造型,都會感覺到一生的不夠用,我卻為自己加添了顏色、動、變、幻等等許許多多的問題,我不能保證這一生能夠做出一件十分滿意的作品,但絕對不會有一天單調而無味的日子。
來源:高雄市立美術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