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帝君是文教考試之神;又稱梓潼、文昌帝、濟順王、英顯王、梓潼夫子、梓潼帝君、靈應帝君。《明史‧禮志》:「梓潼帝君者,姓張,名亞子,居蜀七曲山,仕晉戰歿,人為立廟,唐宋屢封至英顯王,道家謂梓潼掌文昌府,事及人間祿籍,元加號為帝君,而天下學校亦有祠祀者。」
文昌本是古代的星辰信仰,又稱為「文昌星」或「文曲星」,即斗魁(魁星)之上六星的總稱。《史記‧天官書》記載:「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星,一曰上將,二曰次將,三曰貴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祿。上將建威武,次將正左右,貴相理文緒,司祿賞功進,司命主災害,司中主佐理。」
按道教的說法,文昌帝君在經過七十三世的轉世化生後,降生為晉朝的張亞子,居住在四川梓潼縣七曲山,後不幸戰死,百姓在七曲山建廟奉祀,尊稱為「梓潼帝君」。
《歷代神仙通鑑》記載,文昌帝君的道號為「六陽」,每次出遊必騎著一頭白騾,身旁跟隨著「天聾」與「地啞」兩名侍童;二侍童負責登記及收藏文人祿運的簿冊,兩人均身有殘疾,一不能言,一不能聽,以免洩漏天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