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88|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法像介紹] 生命的意義 業果法則 [複製連結]

Rank: 12Rank: 12Rank: 12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7-4-7 17:53:2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討論了佛教的生命觀和人生觀,我們不禁想問:

生命苦樂的原因是甚麼?

生命的升沉是否有規律可循?

有可能改變現實、超越生命嗎?

它的原理是甚麼?

佛教對這些問題都可以給出肯定的答案。

下面,就讓我們來探討一下有關生命流轉以及生命超越的重要規律──業果法則。

根據佛教,只要含有動機的、有意識的行為,包括身體的行動、所說的話語,乃至心裡所想,都稱為“業”(kamma)。

這些行為一旦被造作,即會留下一種行為影響力,稱為“業力” (kammasatti)。

動機純正,在道德上、良心上不會受譴責的行為稱為“善業”;動機不純,在道德上、良心上會遭受譴責的行為稱為“不善業”或“惡業”。

無論是善業還是惡業,一旦造下之後,在因緣成熟時就會帶來相應的結果,稱為“果報”(vipàka)。

善業能帶來好的果報,不善業能帶來不好的果報,也就是俗話說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哪些是善報呢?

例如:長命百歲、身體健康、容顏俊俏、出身高貴、擁有財富、具影響力、富有智慧等,即平時所說的“福報”、“好命”。

那惡報呢?

例如:短命、殘疾、多病、醜陋、貧窮、低賤、愚蠢、倒楣等等。

正如佛陀在《增支部》第十集談到“業的定律”(kamma- niyàma)時這麼說:

ßKammassakà, bhikkhave,sattà kammadàyàdà, kammayonã, kammabandhå , kammapañisaraõ à, yaü kammaü karonti - kalyàõ aü và pàpakaü và, tassa dàyàdà bhavanti.û
“諸比庫,有情都是業的所有者,業的繼承者,以業為起源,以業為親屬,以業為皈依處。
無論所造的是善或惡之業,都是它的承受者。”(增支部 10.216)

所以,請不要抱怨“我命不如人,我倒楣,我長得醜陋”或者“我比別人笨”。

不管今生的命運怎樣,現在的境遇如何,我們都要學會承受、學習承擔,因為世間上沒有任何事情是沒有因緣的,現在的境遇只是自己過去所造作的惡業帶來的結果。

當然,相信因果、掌握業果法則,我們不僅要懂得接受現實,而且還要學會積極地改變現實、改善未來。

依靠甚麼來改變現實、改善未來?

依靠業。

業又是依靠甚麼?

依靠調好自己的心。

業,按照表現的形式可以分為三種,即:身業、語業、意業。身業是通過身體造作的行為,語業是通過語言造作的行為,意業是通過心念造作的行為。

在這三種業當中,意業是最主要的。

意業的好或不好,決定了身業和語業的性質。

心念不好,才會身作惡行和口出惡言;心念純正,才有好的身業和語業。

正如佛陀在《法句》第 1-2頌中說:“諸法意先行,意主意生成;若以邪惡意,或說或行動,如此苦隨彼,如輪隨獸足。
諸法意先行,意主意生成;若以清淨意,或說或行動,如此樂隨彼,如影隨於形。”

因此,無論造善業還是惡業,我們是可以做主的,其中的關鍵就是“如理作意”(yoniso manasikàra)。

所謂“如理作意”,就是往好的、善的、正確的、正當的方向想,凡事要作正面的思惟。

通過如理作意,我們的心就會朝正確的方向發展。

有了如理作意,就能生起善心;有了善心,造的就是善業;善業成熟,就能帶來好的果報。

所以,想要改變未來,讓未來越來越好,就要從造善業開始。

造善業要培養善心,心念要純正。

而培養善心,即從當下的如理作意做起!

掌握了命運(果報)和造業、造業和心念之間的關係後,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命運不靠他人,全由自己作主。

苦樂皆由業生,改變從心做起。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16 17:13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