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8-4-4
- 最後登錄
- 2025-5-2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80566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61626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口服避孕藥中黃體素 可防卵巢癌變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吳建良/花蓮報導
許多現代女性在學業、事業、家業衝突下,選擇了少生、晚生,或者是不婚不育,除了造成了少子化的國安、社會、經濟危機之外,也直接影響了婦女的健康,造成了女性癌症(乳癌、子宮體癌、卵巢癌)及女性文明疾病(子宮內膜異位症、不孕症、月經疾病)的飆升。由朱堂元主任領導的花蓮慈院婦女癌症防治中心團隊,最近一系列的研究發現,排卵過勞與月經過勞是卵巢癌發生的元兇與幫凶,並發現避孕藥其中的黃體素是現代女性好發癌症的剋星。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公告2014年女性十大癌症,卵巢癌排名第七,而且由於缺乏早期診斷和早期預防手段,卵巢癌死亡率居婦科惡性腫瘤之首。
上圖:朱堂元醫師(左5)帶領花蓮慈濟醫院婦癌防治團隊
朱堂元主任表示,週期性排卵過程中會釋出具有基因毒性的氧化反應物質(ROS),導致輸卵管繖部上皮細胞產生DNA斷裂,並可能導致p53病變,並證明卵泡液具有高度致癌性,為卵巢癌的元兇。幫凶則是腹腔中殘留的血紅蛋白(來源於上一個月經週期經血倒流產生)。因為血紅蛋白可以逆轉上述卵泡ROS之基因毒性反應,避免產生突變的輸卵管繖部上皮細胞發生凋亡,卻讓細胞因而累積更多DNA損傷,最終走向癌變。
朱堂元主任表示,排卵致癌以及經血倒流助癌的研究發現,在國外許多大型流行病學研究和綜合分析(meta-analysis) 已有明證。其中尤以可以抑制排卵又可減少經血量及經血倒流的口服避孕藥預防卵巢癌的研究最為全面與透徹。流行病學研究發現使用口服避孕藥即使不到一年的時間,也可以明顯的降低卵巢癌的發生風險。而避孕藥經過幾十年來的改良,其中雌激素的成分逐漸減少,而黃體素濃度多年來一直沒有改變。推測是因為避孕藥中的黃體素成分能夠清除已經形成的初期癌前期病變。而月經週期中位於排卵後的黃體期所分泌的黃體素,以及口服避孕藥中的黃體素成分都可能產生清除的角色。
另外,懷孕期血中黃體素濃度為生理濃度的數百倍,更是上天賜予最佳的除癌方式。對於疏於懷孕或為不孕所苦的現代女性,則可以口服避孕藥達到抑制排卵、減少月經,並定期提供黃體素,一樣可以達到初級預防、次級預防卵巢癌的目的。
最後,朱堂元主任提醒,每個人的體質不同,使用口服避孕藥預防卵巢癌的方式,建議還是要由專業醫師評估,依照醫師指示的用量及頻率使用,才能發揮最適合的效果。另外,朱主任也分享一項綜合分析顯示,口服避孕藥從1960年代上市到2008年止,至少已經預防的20萬例卵巢癌的發生及10萬例的死亡。預估往後每一年可減少3萬名卵巢癌的發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