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7-21
- 最後登錄
- 2025-9-1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543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1472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認同宮廟減香 永和店仔街福德宮:未來趨勢
2017年07月20日15:41
環保署日前為了減少空汙推動宮廟減香,引發中南部憂心遭滅香的恐懼,在永和擁有三百多年歷史的店仔街福德宮執行總幹事張瑞鳴表示,政府推動減香是未來趨勢,現也逐一減少變五座,未來更也會再縮減,讓香客用米代替金紙,這樣不但可以減碳,還可以將米袋帶回家食用或是捐助,一舉兩得。
清朝康熙11年在永和擁有三百四十五年歷史店仔街福德宮,當初永和為「平埔族秀朗社」居所,漢人進入開墾經商後,水運通達,商船由海入台北艋舺港,直駛永和,循新店溪上溯木柵、景美、新店,永和為中途站,水路貨運集散此地,中永和居民均到此採買生活用品,或以物易物,或貨幣定價,商賈接踵,逐漸繁盛,無以為名,逐以「店仔街」稱之。
現任店仔街福德宮執行總幹事張瑞鳴說,歷史上在東漢蔡倫造紙,產品推出,世人不解其妙處,蔡倫為了推銷產品,與妻子串通假死,在靈堂前準備燃燒貼有銀箔得紙錢,可助亡者在陰間通用的貨幣,用來疏通陰間的獄卒。七日後蔡倫從棺木中復活,對民眾說「我死後被牛頭馬面帶去見閻王,我用妻子燒給我的銀紙送給他們,閻王查善惡簿,得知我生前做許多善事,又送給它們許多銀紙,才放我回人間」人們從此相信燒紙錢可以積功德。
張瑞鳴說,現今全世界都在推行環保愛地球,店仔街福德宮希望推動「以米代金」的方式來替代燃燒金紙的習俗,既可以節能減碳,又能減少資源浪費,「以米代金」拜完後,還可以食用又可捐助他人,一舉數得,環保就是修行,何樂不為。(突發中心潘志偉/新北報導)
來源:蘋果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