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44|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東方雕塑館」—— 麥積山石窟 [23P]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色瞇瞇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7-7-31 16:50:5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本帖最後由 goodperson 於 2017-7-31 16:52 編輯

「東方雕塑館」—— 麥積山石窟




麥積山石窟地處甘肅省天水市東南50公里的麥積山鄉南側,為典型的丹霞地貌,因形如農家麥垛而得名,山崖拔地而起,高80米,山勢險峻,周圍綠樹成林,環境清幽。



至今已有1600多年,共有塑像7200餘尊,壁畫1300多平方米至今保留完整。與龍門石窟、雲岡石窟和敦煌莫高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



峭壁之間,鐫石成佛

麥積山石窟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洞窟所在位置極其驚險,大多開鑿在懸崖峭壁之上,全靠在崖面上架設的棧道相通於洞窟之間。





遊人走這些蜿蜒曲折的棧道上,民間還流傳著「砍完南山柴,修起麥積崖」,「先有萬丈柴,後有麥積崖」的諺語。可見當時開鑿洞窟,修建棧道工程之艱巨、宏大。





東方雕塑陳列館

這裡保存了從北魏以來的數以千計的精美塑像,泥塑生動優美,石雕技藝精湛,不論是北魏時期的「秀骨清像」,還是隋唐以來的「豐滿圓潤」,均神態各異,栩栩如生。被雕塑家劉開渠譽為「東方雕塑陳列館」。









繪在牆體的故事

麥積山現存壁畫約1300多平方米,分布在194個洞窟里,古樸素雅。北魏洞窟壁畫數量較多,除飛天、蓮花等裝飾性圖案外,還有在窟頂或四壁繪出內容連續的大型佛本生故事,如睒子孝養盲父母,薩埵那太子捨身飼虎等。







殿堂式的仿木建築—崖閣

麥積山石窟開鑿在懸崖峭壁之上,洞窟「密如蜂房」,棧道「凌空飛架」,層層相疊,其驚險陡峻為世罕見,形成一個宏偉壯觀的立體建築群。




麥積山的洞窟很多修成別具一格的「崖閣」。在東崖泥塑大佛頭上15米高處的七佛閣,是中國典型的漢式崖閣建築,建在離地面50米以上的峭壁上,開鑿於公元6世紀中葉。





特色洞窟

4窟

別稱:上七佛閣,也稱散花樓。

位置:位於東崖三大佛上方最高處,距地高約70米,為麥積山規模最大,位置最高的石窟,也是最輝煌壯觀的殿堂式大窟。

時代:北周、唐、宋、明

當登上七佛閣前廊憑欄倚立,將五彩繽紛的紙片撒向空中,你就會看到美麗的紙片紛紛揚揚、徐徐飄落而下。奇妙的是,頃刻之間,這些紙片又爭先恐後地向上飛升,升至一定高度後才慢慢地向下散落四方。



44窟

時代:西魏

洞窟形制:四角攢尖頂窟,高2.25米,面闊3.20 米,進深1.9 米,窟前部塌毀,僅存後部造像。

造像:正壁龕內塑坐佛一身,龕外塑左右脅侍菩薩各一身,左、右兩壁後側塑弟子各一身。



135窟

別稱:天堂洞

位置:西崖三大窟之一

時代:北魏晚期

全窟共有造像17身。正壁中龕泥塑一佛二菩薩和窟左石雕一佛二菩薩,都是形神兼備的優秀作品。壁畫約保存50平方米。正壁上部繪涅磐變,其右側的八王爭舍利,構圖準確,描繪真切,表現了激烈的爭戰場景。



麥積山周圍風景秀麗,山巒上密布著翠柏蒼松,野花茂草。攀上山頂,極目遠望,四面全是鬱鬱蔥蔥的青山,遠景近物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景。

麥積煙雨

清翰林邑人吳西川在《麥積煙雨》詩中贊曰「最宜秋雨後,兼愛暮時煙」,可見煙雨之撩人。登上麥積山石窟的「散花樓」俯瞰,方圓百里林海茫茫,如詩如畫,滿目生碧,氣勢磅礴。如將色彩繽紛的花瓣騰空撒下,隨著氣流繚繞而上,可出現「天女散花」般的迷人景象,使人頓生飄飄欲仙的感覺。





每日頭條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公平正義世間有愛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5-4 19:14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