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23
- 最後登錄
- 2025-9-2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078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2963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臺灣月老信仰的特徵
1、月老信仰始終以屬神型態出現
一如前述,原有日月潭月下老人祠主祀之月下老人,是最早以月下老人為主神之祠廟,但時日變遷已廢廟另祀,成為龍鳳宮之同祀神靈之一,更何況設立之處原是有觀光目的,信仰為輔。龍鳳宮接納月下老人信仰後,雖然特別尊崇另立祠廟,卻依然未使其與主神關係脫節,甚至反向要求信奉者必須先祭祀龍鳳宮主神,即使信徒來訪目的不在祭祀慚愧祖師或玄天上帝、媽祖等原有主神,但進入龍鳳宮祈求月老庇蔭前,依然得跟主祀神有所接觸。獨立設殿又必須祭祀主神的信仰方式,使龍鳳宮月下老人祠既獨立又與「主廟」有所繫連,成為較受尊崇的屬神同祀現象。顯然,在寺廟祭神地位之中,普遍民間信仰依然將月老視為一種「屬神」型態。
2、月老靈力展現僅於單一儀式功能
月老信仰與一般神靈信仰迥然不同,月老靈力來源主要彰顯於與信徒的儀式互動過程,亦即祭祀月老必須取得紅線或是獲得特殊加持品,如取用植物:紅花、白花、桃枝等,或是透過個人元辰的對應,來取得或改變現有姻緣不足的現象。在這些求取儀式以外,幾乎很少見得月老對其他事務的直接幫助,即便如有信徒希望月老協助斬除另一半的外遇情況,月老也並非透過個人靈力互動來滿足信徒信仰需求,而是借助其個人之從祀神,如:月老婆婆、氤氳使者等等。這顯示月老在民間信仰思維裡面具有單一性功能特徵,他必須透過更多人、更多神靈的相互扶持,才能使靈力有所展現,成就神明的靈驗性。
3、臨時信徒多於長久信徒
月老信徒大多是臨時性組成,有些信徒是透過觀光體驗來接觸月老信仰,這以日月潭龍鳳宮最為明顯,有些信徒則是在尋訪需求的過程當中,進行嘗試性的探索與認識。也就是說,月老信仰較難出現常態性、長期性信仰群體。但如前引慈德慈惠堂,則也有特殊例外的表現,其每年固定徵集月老契子女會,進行聯誼活動,產生另外一種社會互動的效果,只是契子女對月老的信仰需求,除了感情、姻緣、婚姻的守護以外,幾乎無法跳躍至日常生活其它瑣事,最後依然得靠慈德慈惠堂中其他同祀神靈來滿足。因此強調功能性的月老信仰較難累積長久性信徒,大多是臨時性,為求一時姻緣、婚姻而來。
4、社會儀式與文化活動建構月老信仰
月老信仰是因應時代而生,如前引文,1975年至1980年,是臺灣第一波開始延遲結婚年紀的時間,越往後發展情況越顯嚴重,因此促成社會價值觀互動上的劇烈對話,晚婚趨勢對月老信仰形成與擴張有相當大的推波助瀾效果,這也造就月老信仰擴張時,就帶有強烈的社會互動儀式,尤其是集團結婚、聯誼活動,目的用以增加人際關係,締造婚姻的可能性,雖談不上成為一種文化傳統,但幾乎積極經營月老信仰的民間信仰廟宇,都有辦理這類文化活動的情況。由日月潭集體結婚到今日許多廟宇都辦數百人聯誼活動,這些社會性儀式都是月老信仰儀式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月老信仰「靈力」的展現,屬於社會力影響民間信仰靈力生產的一環。
來源:民俗亂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