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2-20
- 最後登錄
- 2025-7-2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0189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51531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武財神關公
即三國時期蜀漢名將關羽,關羽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漢族,並州河東解(今山西運城)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將領,自劉備於鄉里聚眾起兵開始追隨劉備,是劉備最為信任的將領之一。在關羽去世後,其形象逐漸被後人神化,一直是歷來民間祭祀的對象,被尊稱為關公;又經歷代朝廷褒封,清代時被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也對關羽的事蹟多有描寫,在《演義》中關羽被描寫為五虎大將之首。
人物故事
歷代封建統治階級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把關羽當做忠義的化身,關羽的地位被抬得越來越高,由侯而王,旋而進帝,最後被尊為武聖人。陳隋間,佛都徒假託關羽顯靈,在當陽首建關廟。唐建中三年(782年),關羽被列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放進武廟,配享姜太公。宋代以後,關羽便被戴上武聖的桂冠。默默無聞了800年的關羽(如果沒死就被對手敬佩,死後開始作為武將的榜樣算默默無聞的話),被宋徽宗連升三級:先封忠惠公,再封崇寧真君,又封昭烈武安王和義勇武安王。元文宗封關羽為壯繆義勇武安顯靈英濟王,明神宗封之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又把關羽廟長格為武廟,與文廟—孔廟並列。清代皇帝標榜關羽為萬世人極,封之為忠義神武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清史稿-禮樂志》),在北京修建了關帝廟,還通令全國,普建關廟,按時奉祀香火。武聖關公廟數量之多,遠遠超過了文聖孔廟。清代一朝,僅北京一地,關廟就有116座。而且,有些關廟的建築規模也遠遠超過了孔子的文廟。有人說,關公是一種文化;也有人說,關公是一種精神。不然,在中國以至海外為何有這樣多的關公廟。
民間信仰
在道教中關羽亦稱關聖帝君,簡稱關帝,本為道教的護法四帥之一,如今道教主要將他作為財神來供奉。關於其來歷,前面已有介紹,其職能除了“治病除災,驅耶辟惡,誅罰叛逆,巡察冥司,還有司命祿,庇護商賈,招財進寶,又因其忠義,故被奉之為財神。因為商人認為有三,一是說關公生前十分善於理財,長於會計業務,曾設筆記法,發明日清簿,這種計算方法設有原、收、出、存四項,非常詳明清楚,後世商人公認為會計專才,所以奉為商業神,二因商人談生意作買賣,最重義氣和信用,關公信義俱全,故尊奉之,三因傳說關公逝後真神常回助戰。
關公在臺灣還有一個封號-玄靈高上帝。此是清以來,百姓受顛沛流離之苦和內憂外患之辱,更祈求于忠勇信義的關公保護。江南一些城市的百姓在慘遭清兵和外國侵略軍的屠殺時,曾抬出關公的神像聚集民眾以抗外辱。民眾在遇天災、人禍、疾病、爭執時,則向關帝求雨、求藥,求他驅災陣魔、求他正直決斷,皇室求關公保國安民,地方求關公除暴安良。
來源:中國道教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