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603|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資訊] 常挖耳屎 分泌更多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7-9-22 08:36:5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常挖耳屎 分泌更多

一般人習慣以棉花棒或挖耳勺來處理耳垢,但這樣的做法反而容易阻塞耳道,甚至有刺傷鼓膜之虞,醫師提醒民眾切勿自行「濫挖」, 應請專科醫師協助處理。

台南奇美醫學中心耳鼻喉部主治醫師林志勳表示,其實大部分的耳垢沒必要特別處理,因為外耳道有自動清潔的功能,會由內往外逐漸輸送出去,除非是數量過多衍生健康的問題;美國耳鼻喉科醫學會就不建議清除耳垢。

林志勳說,耳垢的學名「耵(讀音同頂)聹」,俗稱耳屎,由外耳道腺體(皮脂腺及耳蠟腺)的分泌物,以及外耳道皮(皮膚死掉的角質細胞自然脫落)所構成,可以保護耳朵且具殺菌效果。

耳垢位於外耳道的毛髮與表皮上,可抵擋細菌、黴菌、灰塵,甚至是蟲子等外來物質的干擾,不至於進入耳道深處。

林志勳指出,耳垢可分為乾、濕性,台灣人濕性耳垢者比例約20%。耳垢會愈清愈多,主要是常挖耳垢會促使腺體分泌旺盛,以致產生更多的耳垢;另外,常刮除耳垢,也會讓耳道失去保護與抗菌的作用,增加耳道受傷感染的機會。

很多民眾習慣用棉花棒掏耳垢,此舉容易將耳垢推得更深,造成耳垢堆積成硬塊、阻塞耳道,因此不建議使用;使用挖耳勺也可能有危險,容易刺傷,導致鼓膜穿孔。

若真的忍不住想清耳垢的話,林志勳建議盡量使用柔軟的器具清除,小心切勿挖得太深、太用力,以免挖破耳膜或皮膚,且要避免與別人共用器具;若耳垢過多導致不適,應向耳鼻喉科醫師求助,以專業工具清除。

林志勳指出,常感到耳屎很多的民眾,可以定期到耳鼻喉科清潔,或者由醫師開立耳垢軟化劑,幫助耳屎排出。

若常感到單側耳塞,除了耳屎之外,有可能是聽力喪失、耳咽管功能不良,以及鼻咽癌、外耳發炎或聽神經瘤等症狀所導致,前往耳鼻喉科就醫才是正確的處理方式。

(自由時報健康醫療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曾有版管責冰至,文章轉貼沒啥用,每發一文俱心虛,更看勳章為壓力。唯見高管滿勳章,原來意指是他人。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16 16:45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