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27|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風俗民情] 環保不能曲解信仰:香與金都是無可取代的物質 [複製連結]

天使長(十級)

懇辭勳章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發帖狂人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生活智慧王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星座之星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7-9-30 00:57:5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環保不能曲解信仰:香與金都是無可取代的物質

農曆年前,燒香、燒金的議題備受矚目,環保署邀集各地宮廟重申「以功代金」、「以米代金」的政令,並提出減少香金焚燒的SOP:從集中燒、減燒,到最後不燒。造成民間社會議論紛紛,但不燒香和不燒金真的可行嗎?

燒香、燒金是臺灣民間信仰的物質基礎,也是引領聖靈降臨的象徵,以安五營為例,五營兵將無形無體,因此必須透過在五個方位燃化金紙,象徵神明兵將的安頓;以「黑令掃」繞行過金紙火後,表示任務暫告一個段落,兵將可以「落馬」休息。

又以「淨化」神明所用的器物為例,許多廟宇在為神明配戴新神衣、神帽、金牌、銀牌前,會燃點束柴和束柴粉,經香煙薰淨後,才為神明穿戴;有些地方要清理神明金身的灰塵或蜘蛛絲時,也只能用金紙擦拭,以維持神明的神聖性;還有一些地方,神明出巡或進香前,會以壽金引火,淨化神轎,再迎請神明上轎。金紙不全然是屬於貨幣概念的功用,而是具有彰顯神聖性的價值,無可替代。

沉香和金紙合併使用的情形,在臺灣民間亦是相當常見的現象,常在廟宇可發現案桌上盛放著用金紙壓著衣服,並燃點線香的盤子,這類情形有下列幾種意義:

1、祈福:經常有民眾將臥病在床的家人出生年月、住址、病床號書寫在紅紙上,與病患衣物放在一起,再於上方置放金紙,以金紙為香座插香,祈求神明保祐家人身體好轉。

2、收驚:臺灣民間相信,如遇過度驚嚇時,必須透過「收驚」,讓魂魄歸位,以免做事無法起勁、心神不寧,最後導致身體欠安;遇幼兒歹育飼時,也會透過這項儀式,讓幼兒的情緒得以平緩,可以安靜入睡、正常飲食、消化排便。

3、改運:遇到厄運時,民眾亦會自發性地將乾淨的隨身衣物帶到廟裡,點香祈福,希望神明可以幫助人們改運。

香火在民間信仰價值觀裡象徵著靈力,香與金紙分別代表著靈力的媒介,有香就有神,有金紙才有力。除了常見民間信仰進香儀式需要香火傳承靈力以外;比如在客家族群篤信伯公信仰,有些客庄的伯公以管轄區域大小分為開庄大伯公、田頭伯公、田尾伯公、水尾伯公,大伯公廟演戲酬神時,會以金紙包裹境內各伯公廟內的香火,再將香火迎回廟內,讓眾伯公們可以一起看戲同歡;以竹北六張犁永昌宮2016年中秋平安戲食福為例,是日早晨,迎請福昌宮(番仔寮伯公)、福佑宮(十三伯公)、義靈祠(朱羅伯公),以及林家祠義民爺香火至廟內,一同接受信眾香火。

常跑田野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除了農曆7月以外,每個農曆月份的初1、15,經常是地方公廟「犒將」的日子,這一天通常是村裡的大事,有些地方由爐主、頭家負責籌備祭祀用品;有些地方,由各鄰輪值祭祀,每戶負責籌辦各種祭品來祭祀兵將,酬謝平日護佑境內安寧的無形兵將。

伸港福安宮犒將,當地居民以謝籃裝放四方金與祭品到廟前犒將,犒將時,每份菜餚皆會插一炷香;主食插三炷香。

年關將至,家家戶戶開始清囤打掃,除舊佈新迎新年,到了除夕夜當天傍晚,臺灣民間習慣先祭祀祖先,祭祀完祖先的祭品,才會端上餐桌圍爐;以彰化二林西庄為例,除夕祭組時,每一房子孫都必須各自準備一鍋熟飯跟一份四方金,其他熟食、水果任意準備,等祭品都準備好後,才能點香祭祖。

金紙與香的使用,體現出臺灣各地的「地方知識」,絕非僅有「燃燒」、「貨幣」的功能,若只能在文化現象的表象來誤解文化,無法以在地觀點探索燒香和燒金在行為背後的象徵意義,就一味地喊出一些「自命清高」的政客口號,實在有如鬧劇。

假使臺灣民間廟宇真的不再使用金紙和香,試問以後神明進香時,民眾自發性擺設的接神案桌要不要燒香?如果不燒香的話,「香案」要改稱什麼?進香要「進」什麼?沒有香的「香路」還配得上叫香路嗎?

來源:民俗亂彈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系統通知:簽名被屏蔽。請速依下列順序辦理更新,1.退出系統;2.重新登入;3.更新資料。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30 03:40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