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9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風俗民情] 北臺灣最有人情味的廟會:關渡二媽回駕龍形 [複製連結]

天使長(十級)

懇辭勳章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發帖狂人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生活智慧王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星座之星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7-10-3 00:52:3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北臺灣最有人情味的廟會:關渡二媽回駕龍形

關渡二媽在北臺灣擁有廣大的信眾,一年到頭被各個聚落四處迎請,鮮少待在關渡宮內。其中有兩個鄰近關渡的聚落在傳說中,是關渡二媽的娘家,分別是臺北市北投區的唭哩岸慈生宮與新北市八里區龍源里。據說二媽神像最早是由唭哩岸民眾於基隆河邊拾獲,供奉於慈生宮,故每年農曆正月十六日都會請祂「回娘家」作客。而關渡對岸的新北市八里區龍源里(又稱「蛇仔形」、「龍形」),為何也成了祂的第二個娘家呢?這就要追溯在一百二十多年前關渡二媽龍形避難的故事了。

話說在光緒21年(1895)日本依《馬關條約》治理臺灣,各地抗日事件不斷發生,局勢十分動亂。一日關渡宮前的三棵大榕樹突然枯死,眾人覺得有異,果真在隔年傳出關渡街有抗日份子出沒,日軍前往掃蕩雖然是一無所獲,不過關渡宮被認為是抗日分子的據點,憤而火燒古廟,也把媽祖神像搬出於廟埕潑油焚燒,但怎知神威顯赫不被燒毀,神像臉部僅被燒黑而略顯斑駁,之後日軍又以軍刀斲砍亦不為所動,僅右眉上方留下一道疤痕而已。對岸的八里龍形居民聞訊擔心神像會再被銷毀,所以由林、柯、陳、謝、張姓人士連夜藏匿,初期藏於田間草堆之中,並利用黎明時焚香祭拜以掩耳目;局勢穩定之後,再移至今龍米活動中心左側的樟腦寮敬奉,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才迎回關渡宮。

民眾咸認為神像不被刀火損害乃為媽祖顯靈,所以這讓關渡媽祖的名氣大增,吸引更多信徒慕名前來參拜,或者是被四處迎請遶境祈福,香火為之大盛。這次的事件在明治34年(1901)7月10日《臺灣日日新報》〈雜事——結香火緣〉有些許提到:「島俗之敬關渡媽祖,固不自今日始也,曩有謂其王師東下,曾縱火焚之者,再奈媽祖之金身如故,人輒驚異之,故結香火之緣亦盛……」。

關渡宮廟方為了報答當時救駕之恩情,讓龍形居民享有關渡宮五大角在農曆正月初春期間迎請關渡大媽及二媽遶境的特權,並且答應廟中所有媽祖分身可以任其迎請,因此龍形迎媽祖可以看到一次迎請六尊關渡媽祖的景象。每年農曆正月廿四日為龍源里「恭迎關渡媽祖回鑾遶境」的日子,而當地人士為了分配抬轎的工作,光復之後把聚落分為一至十甲及特二甲,共計有十一個甲頭。而各甲神轎之分配,以擲筊的方式選出筊數最多者為「爐主甲」來負責抬二媽、次多者為「副爐主甲」負責抬八媽,之後再分配土地公、八里大眾爺、八里街天后宮媽祖、關渡太平媽、關渡平安媽、關渡福二媽、艋舺清水祖師、關渡大媽神轎給其他「頭家甲」,而陣頭也是各甲之頭家負責聘請。

是日上午八點前值年爐主即會率領村民連同陣頭、神轎前往關渡宮迎請媽祖,之後再返回龍米社區活動中心,與八里坌開臺天后宮街仔媽、渡船頭大眾老爺、艋舺清水巖清水祖師、當境福德正神一同往獅子頭方向繞境,之後再折回往頂寮、中寮、下寮,最後至龍米社區活動中心後方午休吃點心。近午神駕再繞往觀音山石壁腳,下山之後再繞至龍形渡船頭後,返回活動中心安座。

而在頂寮到下寮的這一段路,當地人稱為「媽祖路」,此段道路原先是田埂路,每年正月迎媽祖的隊伍經過此時不是很好行走,加上有時正月天氣不是很穩定,田埂路更顯泥濘,所以在民國67年起地方人士發起改成產業道路,隔年獲得沿線地主的捐地,並截彎取直,使原本蜿蜒的田中小徑而成為現在六米寬的道路。昔日在關渡大橋尚未搭建以前,皆是以搭乘渡船的方式至關渡宮請神,最早先在獅子頭上岸,再沿路迎回龍源里。另外當地也傳說舊時遶境的路線,就是當初關渡二媽避難的動線,而石壁腳也是藏匿媽祖金身的其中一站,因此在迎媽祖時也要特地前往石壁腳慈光廟駐蹕供當地人士參拜。

龍形因無地方大廟供媽祖駐蹕,自古以當地之集會所(今改建為龍米社區活動中心)為駐駕場所。而當地人為了答謝關渡媽祖的庇佑,除了會連演數天的歌仔戲酬神之外,活動中心內亦有乞龜活動。而每逢子、卯、午、酉之年又稱為「三獻年」,即聘請紅頭道士啟建一朝三獻法會祈求合境平安。而迎神當日的點心擔,也是當地居民為了答謝媽祖,要讓參與遶境的工作人員填飽肚子,才有力氣抬媽祖繼續遶境,所以還願者從家中端著熱騰騰的油飯、米粉炒、炒麵、魚丸湯、麻油雞、肉羹湯、或是買現成的肉包、麵包、蛋糕、飲料等到現場慰勞工作人員。而來看熱鬧的民眾,也能一起拿起碗筷大快朵頤而不被阻止,因為他們相信「吃愈完、賺愈多」,所以每當點心開動的時刻,都會聽到擔子的主人不斷地向群眾吆喝,吸引人潮到他的點心擔前享用,此畫面足以讓龍形關渡媽祖回鑾遶境,堪稱為北臺灣最有人情味的廟會活動。

來源:民俗亂彈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系統通知:簽名被屏蔽。請速依下列順序辦理更新,1.退出系統;2.重新登入;3.更新資料。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30 07:02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