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2-5-20
- 最後登錄
- 2025-8-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312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10583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吃太多不見得好…3大關鍵 吃對水果
水果吃太多未必是好事。
把水果乾當零食,小心下肚的糖過量。
●不只肉和海鮮,痛風病人吃水果也別過量;果汁竟讓糖尿病病人的血糖快速飆升!我們該怎麼吃水果才健康?掌握3大水果健康密碼:份量、升糖指數(GI值)和吃法。
44歲、任職出版業的高階主管王隆文(化名),最近剛拿到健檢報告。上面寫著「痛風」二字,並不讓他意外,因為這是家族成員共通的疾病。但讓王隆文驚訝的是,營養師除了告誡他少吃紅肉、啤酒、海鮮這類普林(purine)高的食物,營養師更說,「不能吃太多水果!」
這顛覆了王隆文的想像。他從小就愛吃水果,還認為「多吃也沒關係」;每到夏天,他甚至一次可吃掉半顆大西瓜,或好幾顆芒果。
關鍵1:水果不是多吃多健康,兩個拳頭剛剛好
但水果中含有果糖及普林,一旦攝取過量,可能讓痛風加劇。
特別的是,「除了普林外,果糖變成衛教的另一個重點,」台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陳明翰說。因為近年研究發現,過多的果糖會對腎臟造成負擔,可能引起高尿酸血症,還進而增加痛風的機會。
不只如此,吃下過多果糖,也容易讓血糖飆升,干擾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台灣鹿港基督教醫院營養課陳紋慧課長說,它還會轉化成三酸甘油脂、血脂累積體內,形成脂肪肝或是肥胖。
但陳明翰強調,水果中含有的天然果糖,和手搖飲、包裝飲料常添加的人工果糖相比,「沒那麼壞。」因為水果還富含人體必備營養素:礦物質、維他命C等抗氧化成分,但重點在攝取的「份量」,否則過猶不及。
陳紋慧說,「成人一天的水果量控制在2至4份很OK。」
例如,對時常坐在辦公室的男性或女性來說,一天2份水果很足夠;頻繁從事游泳或跑步等激烈運動的男性,才可能需要加碼到4份。
但許多人常疑惑,一份到底是多少?一份約為一個拳頭大小,如1顆柳丁、1片西瓜、1/2根大香蕉,或13顆葡萄;或是切塊後,約一個正常碗的量。
陳紋慧提醒,特別是糖尿病病人,水果份量的計算要比別人更精準,以2份為主,並可向醫師、營養師諮詢專業建議。
關鍵2:不是看口感酸或甜,升糖指數才是關鍵
另一個水果的甜蜜陷阱是「口感」。陳紋慧說,常聽民眾提起,「我吃的水果不甜啊,多吃沒關係吧!」
口感不甜,但影響健康的升糖指數(GI值)卻可能高,「不能單純用口感來判定,」陳紋慧舉例,鳳梨吃起來酸,但是它的升糖指數較高。
GI值,近來成了醫師、營養師矚目的健康密碼。當下肚的水果GI值高,如同踩下加速器,血糖快速上升;食物的代謝速度也較快,容易產生飢餓感、促進食慾,甚至增加脂肪的累積。這些都會影響健康,增加罹患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
依照哈佛醫學院的分類,GI值低於55以下,屬於低GI食物;介於56到69,屬於中GI食物;若高於70,則是高GI食物。
但這不代表GI值高的水果就不能吃,陳紋慧說,「可以少吃,而且可和低GI值的食物互相搭配。」 例如,GI值較低的水果,或糙米這類全穀類食物和蔬菜。
關鍵3:榨杯果汁、吃果乾?吃原型最好
許多人也愛在炎炎夏日,來一杯現榨果汁。
「有種自己在乖乖吃水果、很健康的感覺,而且很方便可以帶著喝,」27歲的上班族黃小姐離開家鄉,獨自在台北工作、生活。每天早出晚歸的她,沒時間切水果來吃,路邊的果汁攤成了她的營養補給站。
「但喝下去,血糖升很快,」台北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陳姿吟說。當水果打碎成汁,GI值反倒會提升,「如果牙齒咬得動,直接吃水果最好。」因為慢慢咀嚼,血糖不易快速飆升,入口的纖維質也能增加飽足感。
但如果沒時間處理水果,或是老年人的牙齒不好,得喝現榨果汁補充營養,陳姿吟建議,「最好混合蔬菜和水果一起打,也不要濾掉渣渣。」
有些人則常把水果乾當零食,但也得小心下肚的糖過量。例如,同樣是100克,葡萄乾比起新鮮葡萄,含糖量就高了3倍。
陳明翰解釋,水果乾在製作過程先是去掉水分,還加上糖調味,這都讓同樣份量的含糖量增加,「這是大家常忽略的。」
他建議,痛風或糖尿病病人要斟酌食用水果乾,「最好的選擇還是吃適量的天然水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