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6-24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368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50037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道教陰陽對立的特性
此處所說的“制約”,是指陰陽雙方的相互抑制、相互壓制、相互克制或相互牽掣,與一般哲學意義的“制約”是指事物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不同。
《管子》首先提出了陰陽之間的相互制約關係,如該書《心術上》說:“陰則能制陽矣,靜則能制動矣”。《內經》稱“制約”為“勝”,如《素問•生氣通天論》說:“陰不勝其陽,則脈流薄疾,並乃狂;陽不勝其陰,則五臟氣爭,九竅不通”。其後張介賓對陰陽的相互制約關係作了進一步的闡釋,如《類經附翼•醫易義》說:“動極者鎮之以靜,陰亢者勝之以陽”。
正是由於陰陽的相互制約,才使事物或現象的陰陽雙方之間取得了統一,取得了相對的協調平衡,即所謂“陰平陽秘”。陰陽雙方的有序的運動變化,有利於事物之間的協調發展,在自然界則表現為氣候的正常發展變化,在人體則表現為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
四時氣候的溫熱寒涼的更替,是自然界陰陽二氣相互制約而取得相對協調平衡的結果。如《素問•脈要精微論》說:“冬至四十五日,陽氣微上,陰氣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陰氣微上,陽氣微下”。此處的四十五日,是指從冬至到立春,或從夏至到立秋。冬至一陽生,從冬至到立春,陽氣逐漸趨強而北上,陰氣被抑制而趨弱北撤,故氣溫漸高;至夏至則陽氣盛極,陰氣伏藏,氣候炎熱。夏至一陰生,從夏至到立秋,陰氣逐漸趨強而占上風,陽氣被抑制而趨弱南撤,故氣溫漸低;至冬至則陰氣盛極,陽氣潛伏。如此迴圈,年復一年。
人體之所以能進行正常的生命活動,是陰陽雙方相互制約取得統一的結果。就人體機能的興奮與抑制來說,興奮屬陽,抑制屬陰。根據“天人相應”的觀點,人體白天陽氣充盛,興奮機能制約了抑制機能而占主導地位,因而工作學習精力充沛;入夜則陰氣充盛,抑制機能制約了興奮機能而占主導地位,因而人進入睡眠狀態。正是由於一日之內陰陽二氣的盛衰更替,相互制約,才使興奮與抑制取得了協調統一。
相互對立的陰陽雙方,若一方過於強盛,則對另一方過度抑制,可致其不足,一般稱為“制約太過”;若一方過於虛弱,則對另一方的抑制不足,可致其相對偏亢,一般稱為“制約不及”。如此則陰陽失去了相對平衡協調,在自然界表現為氣候的異常變化,在人體表現為生命活動失常而處於疾病狀態。
來源:中國道教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