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1-14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499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8959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儒家思想
司馬談《論六家要旨》中說:“道家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後人也評說道家“雜而多端”,這些正說明道教的包容性、開放性很強。道家吸收儒家的主要是倫理綱常思想。這種倫理剛常的核心就是“三綱五常”,道書中雖很少談及綱常的名稱,但宣揚這種思想的力度卻很大。在《太平經》中,這種思想就有明顯的體現,認為子女不孝父母,學生不敬老師,官員不忠於君主,都是違反“天地之意”的行為。道教繼承發展儒家的倫理綱常往往與長生成仙思想相結合,而且以“神”的威力驅使人們去奉行。
先秦儒家思想中的“天人感應”思想和讖緯神學也被道教直接吸收。如《河圖紀命符》說:“天地有司過之神,隨人所犯輕重以奪其紀。”“讖”是一種宗教性的預言,即所謂“詭為隱語,預決吉凶”。“緯”是相對儒家經典而言的,即用圖讖的觀點結合鄒衍的陰陽五行思想來解釋儒家經典。儒家的讖緯神學在漢代一度盛行,儒生與方士逐漸合流後,極大的推動了道教對“黃老”的神化,對道教的孕育和出現,起了很大的作用。
來源:中國道教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