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5-3-13
- 最後登錄
- 2025-9-2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8108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2028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兒盟25年 助1600多名失蹤兒找到回家路
中央廣播電臺 2017/12/22 16:26
兒福聯盟投入失蹤兒童協尋工作已經25年,共尋獲了1,685名失蹤兒,幫助破碎家庭再次團聚。兒盟今天(22日)舉辦感恩茶會,感謝熱心協尋的各界伙伴,獲幫助的家長及尋獲的孩子也出席茶會,呼籲不要放棄希望。
張媽媽:『(原音)非常的煎熬,最不舒服的就是眼睛,我真的眼睛都快哭瞎了,真的,但是堅持下我還是找到了我自己的孩子。』
1998年才3歲的小雅跟爸爸一起去朋友家,她和一群孩子在門口玩時被陌生人抱走,張爸爸與張媽媽瘋狂的尋找,卻始終沒有下落,後來在兒福聯盟協助下,透過海報、飲料食物外包裝照片等協尋管道,將失蹤訊息大量曝光。2005年,一位民眾向兒盟提供線索,終於讓張家人接回了7年不見的小雅。小雅:『(原音)那種感覺是還蠻微妙的,發現我有爸爸、媽媽,有姐姐、弟弟,就覺得其實我有一個很美好的家庭,一直在等著我回去,回到家之後就非常開心。』張媽媽:『(原音)現在越來越多人伸出援手幫助我們了,堅持下去一定可以找得到孩子的。』
台灣早年常發生兒童失蹤事件,但卻未獲政府相關部門重視,求助無門的失蹤兒家長,只能自己到處張貼尋人啟事、花大錢刊登報紙廣告,甚至因此被不肖人士拐騙積蓄,讓以破碎的家庭再添悲劇。1992年兒福聯盟成立「失蹤兒童協尋委員會」,25年來共接受1,952起協尋案件,已尋獲1,685名失蹤兒,尋獲率超過6成8。兒盟失蹤兒中心主任林武雄:『(原音)這些家長我們其實也很感佩他們,雖然找了10年、20年,可是他們從來沒有因為找不到而放棄,所以他們只要不放棄,我們也就不會放棄任何的希望,我們永遠會陪在他們旁邊。』
兒盟指出,1990年前後兒童失蹤的原因,大多是在住家附近被抱走,2000年以後家長的兒童安全意識提升,失蹤原因則趨於多元,包括綁架、逃家、被離婚父母帶走等各類狀況都有。根據多年來的資料分析,失蹤3個月內就透過協尋管道尋找,孩子被找到的機率最高。兒盟在各界熱心協助下,協尋方式也加入網路、手機等媒介,讓更多人能接觸訊息,共同協尋。(中央廣播電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