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13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79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50987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排灣族族群概述
地理位置
排灣族以台灣南部為活動區域,北起大武山地,南達恆春,西自隘寮,東到太麻里以南海岸。分為Raval亞族和vutsul亞族;vutsul群又分為paumaumaq群(北排灣族)、chaoboobol群和parilario群(南排灣族)、paqaroqaro群(東部排灣)。
依據現行的行政區域劃分,排灣族分布在屏東和台東的12個鄉和台東市一個里,分別是:屏東縣的三地門、瑪家、泰武、來義、春日、獅子、牡丹和滿州八個鄉,台東縣的金峰、達仁、大武、太麻里四個鄉,以及台東市的新園里,其中以屏東來義鄉分布最多排灣族人。總人口數約八萬七千多人。
文化特質
排灣族最引人注目的是華麗的服飾。除此之外,有嚴格的階級制度,大致分為頭目、貴族、勇士、平民四個階級。階級觀念不僅表現在財產和婚姻上,連姓名的取用都依階級的不同而有一定的範圍。一個排灣族人只要知道他的名字就可以判斷他的階級。頭目及貴族也享有裝飾上的特權,例如百步蛇的條紋、雄鷹羽毛、琉璃珠...等。階級制度為世代所承襲,排灣族為兩性平等的社會,家族的財產、權利由長嗣繼承,其於兄弟姊妹於結婚後搬出本家,另立家屋、家名。
參考資料:
‧《排灣族》,譚昌國著,臺北市:三民,2007。
‧《大武山的守護者:排灣族》,亞磊絲‧泰吉華坦著,臺北市: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產業發展協會,2007。
‧《排灣族之圖騰》,林振華編著,不詳:不詳,2005。
‧《排灣族教育:民族誌之研究》,周德禎著,臺北市:五南,2001。
‧《排灣族的鼻笛與口笛》,胡台麗、錢善華、賴朝財著;年秀玲、柯惠排灣語翻譯,臺北市,傳藝中心籌備處,2001。
‧《家、物與階序:以一個排灣社會為例》,邱馨慧饌,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來源:臺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