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13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79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50987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排灣族族群歷史
排灣族關於始祖的傳說很複雜,可能是因為每個貴族家庭都有自己的創造故事、每個聚落都有神話傳說。另外,排灣族人口多又分佈廣,也是使起源故事繁複的原因。起源的故事分成始祖創生傳說和貴族來源兩部分,始祖創生傳說又可分為太陽卵生說、蛇生說、石生說和壺生說。排灣族是封建的貴族社會,卻沒有所謂的總頭目,每個舊聚落都向獨立的王國,貴族就是權力的核心,因此貴族對於自己來源的傳說都很重視,而每個社也都有自己不同的來源傳說。
排灣族分為兩大亞族:Raval和Butsul。除了最北方的Raval亞族認為祖先發源於大武山山脈的大母母山峰之外,其他各部落大都將大武山kavulungan視為文化的發祥地。後來排灣族人逐漸從北大武山往南遷徙,有的則繼續南遷至台灣的最南端,由於地域上的不同,在文化與生活習性上也呈現不同面貌。
Raval亞族因三面比鄰霧台鄉的魯凱族,多與魯凱族通婚,文化、風俗、習慣皆深受魯凱族的影響;繼承制度與魯凱族相同,採長男繼承制,有別於Butsul不分男女的長嗣繼承。排灣族與魯凱族的服飾花紋和頭飾都很相似,使得外人常把兩族人混為一談。Butsul亞族佔排灣族的多數,大致可分為東西南北四個區域性群體。
排灣族各地域性群體由於在歷史上和其他族群亦有互動,因此形塑出不同的特色。南排灣向南拓展至恆春,自18世紀以來與閩南人及客家人有接觸,塑造出南排灣比較為漢化的特色。東排灣與卑南族和阿美族在地理空間上相近,明顯在祭儀、服飾和物質文化上深受這兩個族群的影響。而北排灣及中排灣對外互動少,因此保存了許多傳統排灣文化特色。
參考資料:
‧《排灣族》,譚昌國,台北:三民,2007。
‧《台灣原住民史‧排灣族史篇》,童春發撰,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2001。
來源:臺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