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2-26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506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389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客家背景
客家,是一個具有顯著特徵的漢族民系,也是漢族在世界上分佈範圍最廣闊、影響最深遠的民系之一。
探溯其歷史本源時,可知所謂的「客家」,是指以客居地為家的意思,其實客家族群是中華民族中的一支,是屬於漢民族中的客家民系。隨著東晉時期的五胡亂華,客家民系居住地一帶兵荒馬亂,客家族群開始南遷,因此展開了客家人千百年來族群的遷移序曲。在唐、宋時代又因發生叛亂,這一連串的兵荒馬亂事件,使他們不斷遷移,最後暫居於廣東一帶,形成相對成熟的、具有很強穩定性的客家民系。
清朝時,又有部份客家人渡海來臺,定居於桃園、新竹、苗栗、高雄、屏東等山區。它們剛到臺灣的初期,是從事平原墾拓及商業經營,但成就不及泉、漳二藉移民明顯。倒是在移民開墾達到人口飽和後,客家人猶不畏艱困,繼續開拓丘陵山區合屬於「後山」的東海岸,促使臺灣達致全面開發。這份艱苦卓絕之墾拓史蹟,反映客家人特殊之民族性及歷史文化傳統。
根據民初學者羅香林先生對客家人之描述:「他們先被逐於北方異族,其後遷移至一地,因其本身固執保守的民性,不肯同化於當地的民族,加以所居之地,大多盤結於山區,由於交通不便等種種因素,使客家漸次趨向於孤立狀態,因而產生一種特殊的特性。」
客家文化的主要文化特徵繼承了中古時期的中原漢族文化,也混合了南越文化,進而形成特別的客家文化。因此,「客家」的說法是作為一個漢族民系的稱謂,並非是一個種族的概念,乃文化的概念。
客家人在大陸原鄉,大多居住在丘陵地帶,由於地理因素及明、清政權交替之際的「海禁」政治因素,使得客家人遷移來台的時間較泉州、漳州族群移民慢。平原一帶肥沃的土地,已先被泉州、漳州籍移民開發,因此客族在台開墾的地區大多集中在南台灣的六堆地區、中台灣的東勢地區以及北台灣的桃、竹、苗地區。
客家先民胼手胝足開墾建設,把荒漠變成良田,把原野變成村莊,為後代子孫建設新家園。
(新竹客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