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8-4-4
- 最後登錄
- 2024-12-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80566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61710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糖尿病最怕低血糖昏迷〜胰島素幫浦注射穩控血糖
糖尿病患注射胰島素,屢見因劑量、施打時間不精準而造成血糖不穩定,甚至引起低血糖導致昏迷的案例。為了幫助糖尿病患量身訂作,依據個體差異化給予胰島素注射,目前透過智能胰島素幫浦,可以達到更精準的治療。
最適合的胰島素注射次數及方式,還需考量每個病患的年齡、體質、工作、飲食、生活習慣等。(圖片僅為示意)
胰島素注射,需考量每個病患的差異性
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統計,全球15歲以下孩童與青少年,患有第1型糖尿病的盛行率為0.02%,且罹病人數逐年增加。第1型糖尿病患因胰島素分泌絕對缺乏而需要注射皮下胰島素。胰島素的皮下注射方式可分為:連續性皮下胰島素輸注(胰島素幫浦)、一天多針胰島素皮下注射、一天兩針或三針胰島素皮下注射等。
其中連續性皮下胰島素輸注(胰島素幫浦)、一天多針胰島素皮下注射(長效胰島素搭配速效胰島素),是最符合生理需求的。然而,最適合的胰島素注射次數及方式,還需考量每個病患的年齡、體質、工作、飲食、生活習慣、家庭環境、支持系統、恐懼注射等特質,所以每位病患接受的胰島素治療也會因人而異。
糖尿病友自行施打胰島素,不精準反而易造成血糖不穩定
三軍總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劉智軒表示,糖尿病友自行施打胰島素,常因劑量、施打時間不精準而造成血糖不穩定,甚至引起低血糖導致昏迷,還會因此影響正常社交。
第1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島素幫浦治療,能有效降低糖化血色素。
因此,有學者針對第1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島素幫浦(CSII)進行研究,結果顯示,第1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島素幫浦治療,能有效降低糖化血色素,不僅能讓患者的血糖更為穩定,也幫助減輕照護者的心理負擔。
注射胰島素的考量包括:每一位獨立病友依體內內分泌、發育的狀況不同而有差異。還有胰島素的需求量,也因日夜而有不同,像是日間活動量大,胰島素分泌較敏感,低血糖的風險就會增加;夜間活動量低,生長激素分泌旺盛,所以須給予病友劑量較多的胰島素。
胰島素幫浦注射,可以達到更精準的治療
研究並發現,胰島素幫浦的施打總劑量,比傳統施打針劑來得低(大致上可減少25%),同時也讓患者的血糖更為穩定,降低了低血糖而導致昏迷的風險。最新連續動態智能胰島素幫浦最小單位可以到0.025單位。因為小病友對胰島素的需求較為精密,使用胰島素幫浦可以達到更精準的治療。此外,連續動態智能幫浦可以隨時看到血糖趨勢,在身體發生低血糖前便停止輸注胰島素,以避免發生低血糖事件發生。
三總醫院已經有6位糖尿病友使用此種連續動態智能胰島素幫浦,病友表示,除了血糖控制穩定,甚至及早發現有夜間低血糖的問題,達到疾病良好控制,以及改善生活品質。
原文網址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33/5730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