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34|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六即佛(八) [複製連結]

天使長(十級)

謝絕勳章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醫療天使勳章 藝術之星 美食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8-8-1 01:15:2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六即佛(八)

我們修觀行的時候目的是在哪裡?
目的就是來化除四住的煩惱,
修觀行的目的就是要破除見惑、思惑、塵沙惑、無明惑
這樣子契入中道實相,目的是在這裡。 

  第四個頌,「四住雖先落,六塵未盡空,眼中猶有翳,空裡見花紅。」

  這是頌相似即佛,由於我們修念念照常理,念念照常理相應了,修觀行相應了,觀行相應了就破煩惱、破執著了,就證果了,是這個意思。

  所以四住雖先落,由觀照的關係,四住的煩惱已經是破掉了,已經轉識成智了。「六塵未盡空」,雖然四住先轉過來,可是我們心當中六塵的種子還沒有完全轉識成智,還沒有轉第八識成大圓鏡智,所以第八識的種子還存在,六塵境界還沒有完全空掉,還沒有完全轉過來,還沒有完全破掉。

  「眼中猶有翳,空裡見花紅」,我們的心眼.我們的智慧眼當中產生了毛病,產生了毛病,本來是真空無為的,本來是畢竟空寂的,可是在空當中看到一些影像,把這些影像當作一種有,是空裡見花紅,把它當作實實在在的境界,這個是修行一種過程,修行到了這個地方來了,就容易出毛病,假使沒有大善知識的指導就容易出毛病,執著感應,執著神通境界。

  現在社會上就有這一種情形,可是它並沒有四住雖先落,我們想想看,還在觀行當中就產生了邪見,所以我們修觀行的時候目的是在哪裡?目的就是來化除四住(註)的煩惱,修觀行的目的就是要破除見惑、思惑、塵沙惑、無明惑、這樣子契入中道實相,目的是在這裡。

  我們現在由於功夫得力,所以四住煩惱已經轉過來、已經化掉,可是六塵境界還在我們八識田中,等於我們這清淨的眼當中看到一些幻境,為什麼會看到幻境?眼睛有毛病,有什麼毛病?眼睛看了這些境界把它當作實有,我們並沒有達到真空的境界,並沒有契入實相的境界,所以才會產生這種煩惱、這種境界出來,這是頌「相似即佛」的境界。

  何謂「相似即佛」?就是與實相的境界有些相似的境界了,只是相似,非完全是一個,等於楞嚴經所講:「一念迴光,即同如來」,「同」是一個,可是並不是如來,這個地方是相似佛,與佛的境界有一點相似,等於這骨董一樣,由於後面仿造的確確實實,很相似,和真的一樣,可是它並不是真的,只是相似而已。

  我們這個心本來就是跟佛相同的,由於有無明、有煩惱、有執著,所以同當中就是不同,現在由於起觀行的方便,觀照有一點功夫了,所以把粗的煩惱轉過來了,而細微的煩惱還在心當中。所以只是屬於相似的境界,相似解法而已。指觀行是有所解悟、有所體悟、有所了解,他的智慧,他的境界,和如來的境界有些相同,和如來的智慧也有些相同,理上可以說得出來。事上是辦不到,沒有真正的斷惑證真,雖沒有真正的斷惑證真,卻是相似斷惑證真,所以稱為相似即佛。

註:
四住,四住地之略稱。為生起三界一切見思煩惱之根本依處,故稱住地。四住即,
(一)見一切住地,指三界之一切見惑。
(二)欲愛住地,指欲界之一切思惑;思惑之中,尤以貪愛為重。
(三)色愛住地,指色界之一切思惑。
(四)有愛住地,指無色界之一切思惑。
以上四住地,若再加上無明住地,則稱為五住地。(中台世界)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喜歡喝點小酒,藉著酒後微醺,釋放心中的壘塊。有時太過了,就睡著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14 12:59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