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2-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狀態︰
離線
|
身為主管面對部屬時,你總是鉅細靡遺地交代所有工作細節,希望部屬按照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來做;還是只說明大原則、完成期限,細節部分留待部屬自己摸索、發揮創意?
「善於培育部屬的主管,最大的共通點就是不會說太多細節,」《好主管的覺悟》作者永松茂久指出,如果什麼事情都要主管鉅細靡遺地交代,部屬恐怕很難有所成長。
主管要像父母從旁輔佐,養成員工獨立自主的習慣
從賣章魚燒小販到成為企業經營者的永松茂久,綜觀自己15年來擔任第一線主管的經驗,將主管培育部屬的做法,比喻成以親子關係,將它分成兩種類型:
一種是不論大小事,都要親自下指令的「指揮型父母」,他們在意的是「孩子不要跌倒、不要受傷」或「這樣子做,萬一孩子受傷了怎麼辦?」採用這種做法的父母,很容易讓小孩養成一直在等待指令的習慣,長大後進入職場,如果依舊抱持這種心態,就會變成凡事需要指示才會做事的人。
另一種是除了重點事項外,不會干涉其他事情的「輔佐型父母」,放手讓孩子自我探索、學習,不會每件事情都下指令,在不造成重大傷害為前提,抱持「要是跌倒了,我會知道」,採取從旁協助的方式,讓孩子養成獨立自主的習慣。
只要是營運可承受的範圍,就讓部屬大膽嘗試
其實,主管與部屬的關係就像輔佐型父母的做法。善於培育部屬的主管,通常會選擇放手讓部屬去做,就算部屬會摔跤,只要保護他們不至於受到無可挽救的傷害即可。永松茂久強調,身為主管最基本的態度是:「即使知道部屬可能會失敗,在部屬自己發現前,也要忍住不說。」
他舉例,一位擁有十幾家餐廳的老闆,某次一名負責展店的員工,聽不進其他人的勸戒,執意要開一家新分店,老闆最後同意讓員工開店。分店開始營業後,為了改進日漸減少的顧客召開會議時,只要是在經費允許、公司營運可承受的範圍內,老闆都忍住不插手,直到員工因為無論怎麼做都難以突破營運困境,而開口求援時,老闆才開始插手新分店的事務。而因為實力不足備受打擊的員工,反而從中學會了放下自尊,接受老闆的建議,不久後總算穩住店面的營運。
永松茂久強調,其實該名餐廳老闆早就知道員工會失敗,但卻抱持在可接受的損失範圍內,要讓員工自己體會開店的艱辛。對員工職涯發展而言,是一段難得的經驗,因為只要給他們時間與機會,日後就會變成箇中好手,而企業也能因此獲益。永松茂久強調,能在兼顧獲利與培養人才下,放手讓部屬大膽嘗試,才是主管的真本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