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6-24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368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50037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道教知識二則──無為與不爭
無為就是什麼也不做嗎?
《學道七戒》第一戒,就是切忌拘泥于無為。盲目地認為無為就是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管,這是大錯特錯的!無為是一種目的,一種境界,很多人將其曲解為過程。《道德經》中說:“常無為而無不為。”但只有通過有為的過程,才能達到無為的妙境。不要忘了,老子說“無為”,但是還說過“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道教的“無為”,並非消極避世,而是要人們凡事須“順天之時,隨地之性,因人之心”,應該努力學習,積極進取,通曉自然和社會的法則,善於處理人際關係,不妄作,不肆意妄為。而是應該以“道”行事,處世立命,謹身慎行,樸素節儉,從而達到“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
不爭就是指逃避現實嗎?
道教的不爭,是反對不講道義、不講策略的爭鬥,是要人捨棄一些多餘的欲望,把時間和精力放在正當的工作、生活和追求上。不爭的真意,是要人們淡化像浮雲一樣的功名利祿、人我是非,從爭名奪利的羅網中解脫出來,轉向正當的物質、精神上的追求,是一種“不爭之爭”。不爭這些無益於身心的事情,自然能夠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常清常靜,怡然自樂。《道德經》有雲:“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不爭,要像水一樣,流到那裡,隨方就圓,謙和卑下,利益萬物。一個為善的道教弟子,即使不爭,也不會失敗;即使不言,也不會沒有回應。這是因為,不爭的高尚行為,自然會感動周圍的人。不爭是不言之教,標誌著一個修道者的修為境界。
來源:道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