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6-24
- 最後登錄
- 2025-9-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369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50038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只要做善事,不做危害別人的事,人生就算是圓滿的人生嗎?
有許多人認為宗教不外乎是勸人向善,所以只要做善事,不做危害別人的事,人生就算是圓滿的人生。請教老和尚,這種理念正確嗎?
老和尚開示:
佛法講布施,六波羅蜜以布施為首。除了布施外,還有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要具足六波羅蜜,才是真正的菩薩行。
一般人認為宗教不外乎勸人為善,所以信仰任何宗教都可以。宗教雖然是勸人為善,但是,善有層次上的差別;就佛法而言,善可分為三個層次:假觀善、真空善、中道實相善。一般人的布施,屬於假觀善,因為世間的財富有限,用完就沒有了,無論布施多少錢財,福報還是有限的。所以除了修布施之外,進一步,更重要的是提升心靈。
一個人的貧窮,是由於過去所種的因,今生才會感得這種果報。要想真正除去貧窮,除了修布施以外,還要廣結善緣、廣為宣傳積善斷惡的因果觀念。凡事都要從因上來努力。一般助人,只能救急不能救貧。譬如有人三餐不繼,別人可以暫時提供他一些食物,但是如果要救濟他一生,令他餐餐得美味,那是不可能的。
美國有很好的社會福利制度,失業的人可以領到失業救濟金,這個制度也引起很多負面的效果,例如醉鬼街的出現。有些人不做事,就等著政府來救濟,他們拿救濟金去買酒,喝得醺醺大醉,之後就倒在街上睡覺。這種人不少,到了晚上還可能去偷雞摸狗。所以說布施、救濟等善行,有其正面的效果,但是也可能造成負面的影響。
除了布施修善以外,還要有智慧,要深信因果。因果有世間因果和出世間因果,一般人從事布施、救濟等慈善事業這是世間因果。如果想獲致永久的富貴,永遠離開貧窮與苦難,就要從心靈著手,提升精神生活。除了物質生活和名聞利養以外,更重要的是心要清淨、要有定力,還要有正知正見。當下這一念心清淨了,才能達到真正的富貴,所謂「知足常樂」,再進一步還要超凡入聖。
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有靈性,從物質生活的改善到精神領域的昇華,才能真正遠離貧窮。這個觀念才是佛法的正知正見,依此而行,人人都能成為真正富貴的人。
佛法和一般宗教不同,除了修善以外,還強調心靈層次的提升。這念心經常保持清淨、不動,時時安住在覺性上,這就是佛法所說的解脫和超凡入聖,這才能真正到達富貴的境界。(中台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