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2-1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狀態︰
離線
|
【睿媽語】今天讀到一句話,心底為之一振:如果你的母親很哀傷,你敢快樂嗎?
記得一次培訓中,老師分享說幸福生活的秘訣之一就是“遠離黑洞” -那些不斷抱怨,充滿負能量的人。 那麼,抱怨是如何改變我們的大腦和思維,進而影響我們的生活呢? 下面這篇文章,看看是否會給你啟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xueqinzxq,睿媽獲得授權發表。
人們常用“正能量”“負能量”,來形容一個人帶給他人的感覺。通常,我們更喜歡和樂觀、積極、幽默的人相處,而對於喜歡抱怨、怎麼看都是世界對不住TA的人,想避而遠之。事實上,對於習慣抱怨的人來說,TA不僅僅用“負能量”把別人給嚇走,也在一次次的抱怨中,負面地塑造著自己的大腦。這也是為何習慣抱怨的人,聽到別人“其實這件事對你也有好處”之類的建議時,會暴跳如雷或無法接受的原因——TA的大腦已經被負面地塑造了,TA的大腦神經元的連接更熟悉、更省力的是“負面”。本文轉載自Stevenparton,他如何通過科學研究的方式,發現並證明抱怨是如何負面地改變大腦的呢?我們一起品讀吧!
1聆聽或講述抱怨,對誰都沒好處
聆聽別人的抱怨,即使是自己的,對誰都沒有任何好處。有些人說,抱怨就像是情感的宣洩,是一種把負面的情緒和感受丟掉的方法。也許偶爾一次這麼做,感覺很好。但實際上更進一步看看抱怨對大腦做了甚麼,就會讓我們有更充分的理由努力保持正面、積極的心態,停止埋怨。
大腦是一個複雜的器官,總是與意識共同合作,塑造出一個人的個性,而且不斷在自我學習、重塑與重建。它既是現實存在的創作,也是創造者,而科學也終於開始瞭解大腦實際上是如何創造現實物境。作家、電腦科學家及哲學家于一身的Steven Parton,從表達的本身與從其他人那得來的感受,以及如何影響了我們的大腦和身體,解釋了抱怨形成負面情緒的方式,接著是一些協助我們瞭解,為什麼有些人們似乎無法擺脫負面情緒的敏銳觀察。
在他的理論中認為,消極和抱怨確實會完全地改變心智與身體的結構和功能性。Parton表示:“共同引發情緒的神經元突觸也連結在一起”,此一論述即是瞭解 神經可塑性的本質的簡潔方法。而所謂神經可塑性,則是以科學的方法,瞭解大腦本身如何以它不斷重複遭受到的作用為基本,進行重新連結。
2從愛的覺察中,讓改變發生
“這個原理很簡單:在你的大腦之中,有大量的神經元突觸被稱作突觸間隙(synaptic cleft)的空隙所隔開。任何當你有想法的時候,就有會有一個神經元突觸釋放出化學物質,穿過空隙傳遞給其他突觸,因此建立起一座橋樑。透過此橋樑可以傳遞帶電信號,而它所攜帶的電荷就是與你思考之物相關的資訊。”
“每一次當電荷被觸動時,神經元突觸就會變得更緊密的靠在一起,以便減少電荷所要穿越的距離。大腦本身會重新連結它的回路,完全地改變它自己,以使適當的神經元突觸更為輕鬆,且可能的分享化學連結,從而觸發在一起。本質上,就是讓想法的觸發變得更為輕鬆簡單。”
甚至,他對這個過程的瞭解,還包括最常為大腦所使用的電性連結會變得比較短,因此被大腦選作為使用的頻率也就更高。這就是一個人的個性如何被改變了。然而,身為有意識的存在,我們有力量改變這個過程,僅僅只要覺知到這個充滿二元性的一般劇本,在我們的思考剛開始發生的時候,是如何上演。我們可以選擇克服恐懼,從愛的意識中產生想法,從而確保大腦和個性的改變是正向的。
3抱怨與消極,促使死亡提前來臨?
比起抱怨本身所產生的影響,這個行為,還有更廣的效應存在。若將這個充滿科學性推理的思路,延伸到兩個人之間彼此互動影響的動力學之上,就可以讓我們對於一個人的抱怨行為是如何讓其他的人感到低落,有一個科學性的瞭解。
鏡像神經元(Mirror-neurons )確保我們可以從環境中學習,同時也是同理心的基本生物化學元素。大腦與他人的表達內容相互關聯,因此我們本身移情作用的部分會以“試穿”這個情緒,作為試圖與之相聯結,以及瞭解這個戲碼的表面意義來作為反應。
所以,當一個人進入或陷入一大堆的八卦流言之中時,你就會開始產生消極和戲劇化的情緒。你可以確認,那就是生物化學上的影響,且正在減少你感受真正快樂的機會。處於這種情緒上的爆發,的確會導致壓力的產生,且因為壓力足以讓人致命,也就是說抱怨和消極的情緒,將會嚴重促使你提早邁向死亡。
Parton把這個觀點看作是“快樂的科學”,而抱怨行為的例子也成為一個相當合適的案例,用來研究以下兩者——也就是意念的力量和一個人運用共同分享,創造的三次元現實中的控制量之間的連結關係。Parton對整個觀點的要點,更精確的說法如下——現實生活中,如果你總是抱怨和小看你自身擁有的力量,那麼你將認為你沒有力量改變它。也因此,它也不會有任何的改變。
成長寄語
抱怨與消極,不僅僅是簡單的情緒宣洩,更是塑造大腦神經元的過程。這也讓我更加理解那句話——每個人身上所發生的一切,都是自己吸引來的。當一個人習慣抱怨或消極,TA就在不斷塑造自己的大腦神經元,使之習慣抱怨與消極的資訊,而這些資訊則無所不在地通過能量傳遞,進而吸引著TA周圍人事物的發生。但我們是有覺知與意識的生命,帶著一份覺察之心,正向積極的改變就有可能發生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