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32|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印光大師文鈔-婦女生產-003 [複製連結]

Rank: 4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8-10-21 05:52:3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女子經期.乃大半世之痼疾.發必數日.何可以因此遂停念佛乎。平時必須致潔致誠.至此雖身體不能致潔.當倍致誠。小衣內必厚襯布.勿令汙血流於佛堂。凡手若摸下體.必須洗淨。禮拜若不便.當少禮。至於念佛、誦經.則固以志誠恭敬心行之.其功德與平常了無減少。以佛為一切眾生之大慈悲父母.當此病發時.能至誠念佛.則當倍生憐愍。若如愚人所執.身有此不潔之病.則不可念佛。若兒女墮於圊廁之中.亦不可呼父母以求救援也.有是理乎。念佛人.宜行、住、坐、臥、心常憶念。平時須於潔淨處.衣冠整齊時.或出聲念.或默念皆可。唯睡眠.及大小便.裸體澡浴時.只可默念.不宜出聲。若遇刀兵水火災難.則任是何地.何種形儀.皆須出聲念.以出聲比默念更為得力故也。若女人生兒子時.當於未生前即念。及至臨盆.雖裸體不潔.亦宜出聲。此時有性命相關.如墮水火以求救援.不得論儀式不莊.汙穢不淨等也。女人難產.不是與所生兒女有怨.便是宿世怨家.障不許生.令其受苦。能念佛.并旁邊料理之人同為念佛.則彼等怨家聞佛聲.當即退避.不敢為礙矣。是以女子從小.便當令其念佛.以期預滅此難。若平時常念佛之人.斷不至有此危難。即平時不念佛之人.能志心念.亦必定易生。愚人執崖理.謂家中女人生子.家中都不可供佛.也不可念佛.否則得罪。此係執死方子醫變證者.只知其常.不知其變.可哀也已。汝能將此義.與親鄰婦女說.其功德甚大.而毫無所費.可謂拯人於未危。但須詳為分別.切不可謂女人生子.裸體汙穢皆無礙.平常亦了無敬畏.不須淨潔.則又獲罪不淺。平常須依常理。月經來.及生產.乃是變理。
  〈續編上冊‧致自覺居士書〉p.184行6–p.186行2


*江浙念佛婆.統統都是信受外道無理之理.只知恭敬潔淨.而不知按事而論.故有此種瞎說.流毒世間.誤人不淺。光從前不知此種邪說.故文鈔中絕不提及。次後詳知其弊.故對於一切人常說之。有難產者.依之而念.無一不即時安然而生也。念佛之人.行、住、坐、臥、均好念.但睡時.及衣冠不整齊.手口未洗漱.與洗澡、抽解、及至汙穢之處.俱宜心中默念.不宜出聲。默念功德仍不減少.出聲則於儀式不合。若婦人臨產.只可念觀世音菩薩.(以觀世音菩薩.悲願深重之故.非不可念佛.只可念觀音也.切勿錯會。)以觀音救苦心殷.必要出聲朗念.斷斷不可心裏默念。心裏念.為力較小.感通亦較小。又此時用力送兒出.若用力送兒.又默念.傷氣受病。產婦自己朗念.產室照應者亦朗念.家中人在別屋亦當為念。切不可謂裸露不淨.念之恐獲罪咎。須知理固有定.事變不一.只可據事論理.不可執崖理而論。譬如兒女誤墮於糞坑水火之中.呼父母以求救.父母聞之.即往救援。斷不至以彼身體不潔淨.衣冠不整齊.而不肯救援.任其死亡。菩薩之德.深逾父母無量萬萬倍。當眾生罹苦求救時.只有救苦之念.絕無計較形迹之念。且此係無可如何.非能表示恭敬潔淨.而特為裸露不淨也。若能而不為.則誠為有罪。若不能致其恭敬之相.則只可論心中歸向之誠.不可在形迹上講禮貌儀式也。菩薩無苦不救.無難不救.何得於產婦而遺之。雖經中未及明言.然當推及救苦之心.以期息人生之大苦.慰菩薩之慈心。況藥師經中.佛教產婦念藥師佛文云.或有女人.臨當產時.受於極苦。若能至心稱名禮讚.(稱名.則產婦所能.其禮讚恭敬供養.乃家中人之事.非產婦所能。)恭敬供養彼如來者.眾苦皆除。(眾苦皆除.則無苦可得。所生之子以下.其所得利益.大莫能名。產婦念之.得如此大益.豈念佛之人.一進產婦之房.便完全喪失平日念佛之功德乎。無知之人.自立章程.自誤誤人.罪豈有極.可憐。)所生之子.身分具足.形色端正.見者歡喜.利根聰明.安隱少病.無有非人奪其精氣。可知臨產肯念.不但無罪.而且母子安全.得大利益.種大善根。產婦如此.餘人可知。湖南馬舜卿.(文鈔中有此名。)係回回.(回回之皈依者.唯此一家人。)彼夫婦與五兒女.皆函祈皈依者。民十八年秋.來信言.彼婦生五兒女.初二次尚平安.三次即血崩.四五次更甚。今不久要生.儻再血崩.即無命矣.祈為說救濟之法。光令志誠念觀世音菩薩.臨產雖裸露不淨.切勿以為不可念。又須出聲念.不可默念。彼又祈為胎兒預取法名。光信到.彼夫婦同看.其婦即念.次日即生.生時仍念.安然無苦。彼即回信言.出於意料之外.菩薩真可謂大慈大悲也。光自民十五年秋後.增廣文鈔排畢後.無論何等文字.概不存稿.以免印費虛耗。故近來深知此事之弊.曾常與一切人言其利害.冀彼此相傳.以預救產婦與兒之患難.及性命也。即不諒者.謂我好言產婦事.亦所不惜.以期挽此惡風.令大家同生正信耳。
〈續編上冊‧復宅梵居士書〉p.239行9–p.242行6
  〈三編下冊‧復周陳慧淨居士書〉p.651行13–p.652行4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13 05:26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