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2-1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狀態︰
離線
|
一個人的心胸一定要虛曠得像一座山谷,因為只有空曠,才能容納學問和真理;一個人的意志一定要堅固得像磐石,因為只有堅固,才能抵抗外界物欲的侵入。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意思是說,君子胸懷大志,意志堅強,但他可以泰然自若,不傲慢放肆,身上沒有驕矜之氣;而小人則處處表現出驕傲,做不到泰然自若。
我們常說,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區別:君子沒有傲氣,但是有傲骨。沒有傲氣,體現在他能謙恭有禮,待人和善;有傲骨則體現在他內心意志的堅強上。小人有傲氣,但無傲骨。小人處處顯擺,驕矜自勝,但是他內心缺乏堅強的意志,這樣的個性自然不會有利於他自身的發展。
越是德高望重之人,越是謙卑有禮,虛懷若谷;越是德淺才疏之人,越是剛愎自用,自以為是。
孔子是一代聖賢,學問不可謂不淵博,可他卻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他進了魯國的太廟,對每件事都要謙虛認真地問一問,這時有人就說了:“誰說叔梁紇的兒子知道禮呢?他到了太廟,什麼事都要問這問那。”孔子聽到這話後說:“不懂就問,這就是禮啊。”
《莊子?秋水篇》中說:“天下之水,莫大于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然而大海卻並不驕傲,只說:“吾在於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海納百川的胸襟和氣魄令人欽服,可是大海對於自己的能力並不感覺到驕傲,這一點尤其可貴。
想要成就大事的人,謙虛是最基本的素質和品質。如同水滴想要體會到快樂,必須要融入大海一樣,一個人首先要放低姿態,虛心受教,讓自己融入廣闊的世界,他才可能從外界得到意想不到的學識,眼界也才能夠隨著知識的增長而變得開闊和明朗。一個人的志向高遠了,意志堅定了,加之有了明確的奮鬥目標,他才有成功的可能。這也正如儒家所講的:“君子之道,譬如行遠必自邇,譬如登高必自卑。”(小編加:該句出自《禮記•中庸》,意思是說,求取君子之道的辦法,好比走遠路那樣,必須從近處開始;好比登高山那樣,必須從低處開始。)
然而現實中,有很多人夜郎自大,不清楚自己幾斤幾兩,喜歡誇誇其談,毫無行動力,給人的感覺很浮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這樣的警言,對他們來說只能理解和體會,卻不能切實地去履行,因為他們害怕任務太重、道路太遠,唯恐自己半路放棄,所以從一開始就打消了嘗試的念頭。他們沒有堅定的意志和信心,嘴上說說可以,想要讓他們做到,卻簡直比登天還難。
《菜根譚》中第一句警言講道:“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煆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大意是說:想擁有純金美玉一樣的人格品行,一定要從艱難困苦中磨煉出來;想要幹一番轟轟烈烈的豐功偉業,必須要向危急險峻之處走去。
細細咀嚼這句話,一個人無論是自身修養品德,還是要做一番事業,都需要經過“烈火”“薄冰”的洗禮。有的人之所以成功了,是因為他們有堅定的意志,不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干擾,心無旁騖。意志不夠堅定的,往往就在烈火中燃燒掉自己,在薄冰中溺水身亡。
《世說新語》裡記載了一個故事:有一天管甯與華歆一塊兒在園中鋤菜,正鋤著的時候,他們從土裡刨出了一塊黃燦燦的金子,管甯視黃金與土石無異,依舊鋤菜;華歆則兩眼放光,上前撿起黃金,但也知道自己起了貪念之心,所以過了片刻又扔了。
還有一次,他二人同席讀書,有人乘著華麗的馬車從他們家門口經過,管寧視而不見,依舊專心讀書,華歆卻拋下書本,出門觀看。管甯認為華歆太熱衷於富貴和權勢,與自己不是志同道合的人,於是與他割席斷交。
很簡單的兩個細節,管甯和華歆在品德修養方面的高下立判!為什麼呢?就是因為管寧意志堅定,不受外界物欲的左右,而華歆卻做不到,他缺乏管寧的定力。由此可見,一個人若想成就大事,首先應具備的兩種素質就是謙虛和堅定。只有謙虛,才能使我們感覺到自己的渺小,才能通過不斷地學習和積累掌握更多的能力和特長;只有具有堅定的意志,才能支撐我們不斷地奮發圖強,在挫折和失敗中愈戰愈勇,在荊棘叢生的險境中勇往直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