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3-9-30
- 最後登錄
- 2025-6-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4
- 閱讀權限
- 40
- 文章
- 254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本帖最後由 h3930 於 2018-11-28 16:16 編輯
有些人常聽到佛教說苦呀苦呀的話,以為學佛就是學吃苦的,或者學佛就非要受苦不可。其實這是錯誤的說法,佛教是快樂幸福之教,我們是為了離苦得樂才信奉佛教。
信奉佛教的人,應該先要認識苦,知道苦,才懂得要追求快樂。如果在苦中不以為苦,或是在苦中還以為是樂,這樣的人,怎麼肯修學佛法呢?
知苦,就是入道之門。
過去在一個偏僻的鄉村中,住著一對年老的夫婦,他倆辛苦經營生意,攢了不少積蓄,只是膝下猶虛,一個兒女也沒有。東邊拜,西邊求,都未能如願。年老的夫婦求子心切,想要知道無子的原因,但鄉村之中,沒有有道行的人可問。一天,有一個出家未久的人遊方經過此地,老夫婦一見大喜,請他回去供養,飽餐以後,請他說法,求其開示無子的原因,這位出家未久尚不懂得說法的人,心中很焦急,他真不知道要說些什麼才好。
老夫婦誠心誠意,跪在他的面前,俯伏於地,頭也不抬。這位初出家的人心急如焚,因為自己是一個出家人,也不好說他不會說法,不懂這些道理,這時他忽然覺得做一個出家人真是很難,不覺就脫口說道:
「真難呀!」
跪在地上的老夫婦一聽,這話說中了他們的心坎,他們覺得這句開示,真是至理名言,他倆為了求一個兒子,怎麼也求不到,「真難呀!」這句話讓他倆很有同感,趕緊又叩頭如搗蒜的不住禮拜起來。
這位初出家的人一看這對老夫婦如此虔誠,真沒有辦法可想,他如坐針氈,滿身大汗直流,當他難受到極點的時候,不覺又脫口說道:
「苦呀!」
這句話在老夫婦聽來,好像暮鼓晨鐘,他倆覺得一點不錯,自己這麼大的年紀,連一個兒女都沒有,苦呀!人生真苦呀!
老夫婦聽了深受感動,跪在地上痛哭流涕起來,初出家的人一看,急得沒有辦法,三十六計,走為上策,還是溜之大吉吧!這老夫婦哭了好久,再靜聆開示,沒有聲音,抬頭一看,出家師父已走了,他們覺得這一定是活佛現世,來指點他們迷津,使他們知道人生是苦,從此他倆成為佛法虔誠的奉行者,認真修道,他們終於解脫人生的枷鎖了。
知道苦,才知道求解脫;苦,也是學道的增上緣!
把四大說為苦空觀,這是因為四大所合成的有情生命,以及世間的一切,都是因緣和合,幻而不實,在一切虛假之中,還要受著八苦交煎,所以說「四大苦空」。
「五陰無我」的這句經文,是佛教的「無我觀」。
五陰是什麼?五陰就是「我」的代名詞。五陰即指色、受、想、行、識。我人是由物質和精神聚集的和合體;所謂物質,在佛法裏叫做「色」;所謂精神,在佛法裏是指受、想、行、識而言。
色,是變礙的意思。因為有形的物體,都是變化無常而有所障礙的,物和物之間遇到有和合性的便相吸,有抵逆性的便相拒,相吸便成,相拒便壞。
受,是領納的意思。知道苦,叫苦受;知道樂,叫樂受;不苦不樂的時候,叫不苦不樂受。
想,是取像的意思。攀緣外境,回憶往事,幻想將來,都是想。
行,是造作的意思。由取像而有造作的行動,有時作善,有時作惡,這都是行的力量。
識,是了別的意思。如眼能了別認識青黃白黑,耳能了別認識好惡音聲,鼻能了別認識香臭之味,舌能了別認識酸甜苦辣,身能了別認識冷暖軟硬。
我人業報所集的色身,在時間之流中生生死死,就是這五陰之我。陰是遮蓋的意思,色受想行識的五陰遮蓋了我們本來面目的真如佛性,眾生沈淪苦海就是執著這五陰之我為實有。
五陰無我,就是《心經》裏說的:「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這五蘊指的就是五陰,能照見五蘊皆空,就能知道五陰無我的意思。
現在五陰所集合的我人身心,明明是真實不過的,我們色心所合的身體,行動自如,要東就東,要西就西,所受的苦樂也是實實在在的,為什麼要說五陰無我呢?
原來,五陰之我,不過是假因緣暫時的和合,不能常住,沒有自體,所以說「無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