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76|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貼勵志] 真正的教養,就是好好說話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8-10-30 06:50:3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我是暖暖媽。北大碩士畢業,原世界頂級諮詢公司諮詢顧問。專注科學育兒、教育心得、親子旅行、科學餵養、剁手推薦。希望我的原創分享,成為你育兒路上的溫暖陪伴。

  如果有人要問,世上最讓人尷尬的批評是什麼,暖媽覺得大概是“沒教養”三個字。
  中國人對“教養”這個詞特別敏感,一旦被批評“沒教養”,就好像自己的出生、家庭背景、父母親人、成長經歷、教育程度、智商情商統統被一杆子打翻,貼上“差評”的標籤。   對中國人而言,教養的表現總是多種多樣:約會守時、信守承諾、注重禮儀、尊重規則……而我們在生活中,最基本的有教養,就是好好說話。

1
  我曾經在商場裡看過這樣一幕:一個6、7歲的小男孩,在玩具店的櫃檯前撒潑打滾,非要同行的爺爺給他買一個最新版的遙控飛機。爺爺面露難色說身上沒有帶夠錢,回家取來才可以買。男孩依舊不依不饒,一邊躺在地上哭嚎,一邊在爺爺腿上踹來踹去:“不行,我現在就要買!現在!你趕緊給我掏錢!聽見沒有!”旁邊行人紛紛側目,對於上來勸說的路人,男孩更是一邊哭喊著掄拳相向一邊喊著:“你們都滾開!”   爺爺毫無辦法,尷尬地對路人說:“唉,孩子還小,不懂事,不懂事……”   這件事過去幾年了,現在想來仍記憶猶新。我同情並理解那個爺爺的處境,但我心裡默默地想,孩子的年齡大小並不是根本原因,本身從孩子的口中說出這樣的話,就是沒教養的表現。而且,大人的縱容和放任,恰恰更助長了這種行為。   比拳頭更無聲的傷害是語言。語言是有力量的表達,如果某個詞、某句話會傷害到別人,請三緘其口。好好說話是對他人的尊重,是教養的基本表現。就算你是無心的,也需要學會真誠地致歉。   這樣的原則,既針對大人,也針對孩子。   很多人說:那麼大點的孩子懂什麼,需要這麼小題大做嗎?   暖媽的回答是,需要。
  每個寶寶剛出生都會以為自己是“全能”的,一哭就能得到食物、安撫、保護,這個時候的孩子是不懂得溝通的。當孩子漸漸開始與世界接觸,就應當學會好好說話,否則會一直停留在嬰兒期,無法與世界溝通融合。這裡的好好說話不僅僅是態度良好,還包括人與人之間的尊重、一個人的教養、思維邏輯、換位元思考。年齡小,不能成為胡亂開口的理由,從小就不懂得好好說話,長大了也往往變成語言暴力的施暴者。

2

  俗話說“會哭的孩子有糖吃”,其實,好好說話的孩子往往能得到更多的“糖”吃。    某次出門吃飯,因為週末人多,不太好找一家三口連在一起的位置。隔壁桌是四人桌,坐了兩位女士。不一會兒來了一家三口,那個孩子一看有個四人桌兩個空位,就趕緊跑來,大喊:喂,你們兩個搬到那邊去坐,我和爸爸媽媽要坐這裡!我見其中一位女士懶懶地回答:不好意思,我們來的時候因為沒有兩人位,服務員給我們安排了四人位,我有權利不搬,而且我們正吃得很高興,不想搬。那小孩一聽,越發的著急:“你們快讓啊!聽到沒有!我們要坐這裡!兩位女士對視了一下,繼續開始吃飯聊天,不再搭理小孩。小孩一家三口等了一陣,實在沒有3人位,一家人罵罵咧咧地走了。
  這時候,這兩位女士開始說,如果最開始這個小朋友一開始就說:“阿姨,今天人太多了,我和爸爸媽媽坐不下,可不可以請你們換一下位子?”那麼她們肯定會高興地換位,因為當這一家三口進來時她們就做好這個打算的,可惜那個孩子採取了最尷尬的方式來交談。
  所以,好好說話,不僅僅是教養的體現,還能讓人收穫更多的尊重,在人際交往中更容易達成想要的結果。

3

  第一次看《爸爸回來了》的時候,有一個場景印象非常深刻。早餐的時候,奧莉想喝果汁,向爸爸真誠地說了“Please”,李小鵬才把果汁遞給奧莉。   有看客評論:一家人,需要這麼客氣?作秀的吧!   我不知道評論人家作秀的網友是什麼樣的心理,但請求幫助真誠地說“Please”,別人幫完忙真心地說“Thanks”,難道這不是人與人相處的正確打開模式嗎?這不是客氣,這是一種教養。   對人的尊重,與人好好說話,並沒有家裡家外之分,相反,一個孩子好好說話的素養正是來源於家庭。   孩子的一切皆是大人的縮影,孩子們如何說話,取決於家長曾經是怎樣與他們溝通,怎樣與周圍人溝通。一邊要求孩子彬彬有禮,一邊卻時常對孩子發出“獅吼功”或對周圍的人惡語相向,孩子會不會變成紳士或淑女,結果顯而易見。   從來都沒有天生的熊孩子。每個熊孩子的背後,通常都有一個“熊家長”,如果不是,那一定就是有兩個。   曾經逛商場時見到一對母女,母親挑選衣服時,對營業員頤氣指使,因為營業員招呼了其他顧客而稍晚了一步過來幫她試裝,便大聲呵斥。當她穿上裙子轉頭問女兒意見的時候,十幾歲的女兒勉強從手機螢幕上抬眼瞟了一下,不耐煩地說:“醜死了,跟個肥婆似的,快脫了吧!”   呵呵。   此情此景,只讓我想起一句歌詞: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4

  很多人都聽過,“育人者必先育己,立己者方能立人”。最好的教育,永遠都發生在家庭裡。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一言一行都被孩子看在眼裡,然後學在身上。一個處於成長期的孩子,對外界資訊的吸收缺乏最基本的甄別能力。這時候父母的作用,就是引導和説明他們認識什麼是對的,哪些不應該做,怎樣尊重他人,言傳身教,讓孩子學會遵守公共秩序、掌握基本禮儀、承擔自己應有的責任。   沒有人願意自己的孩子被評價為“沒教養”,而教養也並不是富貴人家或高知人家的專利。我們也許沒辦法讓孩子參加高級酒會、學習國際禮儀,又或者我們沒有能力輔助孩子進入“常青藤”。但並不是就不能培養出“有教養”的孩子,至少我們可以從好好說話開始。   那麼,如何能擁有一個好好說話的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父母好好說話。   在餐廳,對服務員說謝謝。  遇到爭執,請先道歉。  打擾到別人,說“不好意思”。  不在背後責怪或抱怨他人。  遇到欣賞的人或事,不吝嗇讚美。   這些點滴的細節,便是孩子教養最好的來源。

5

  教養是一個家庭最初的影響,也是家庭教育終極的追求。當孩子被賦予了好的教養,能勝過一切的“窮養”或“富養”。   而好的教養,往往從好好說話開始。當學會這一課,會發現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變得美好太多,很多問題的解決並不需要歇斯底里,世界更加包容和友愛。   當然,我們還得告訴孩子,如果某天遇到一個不會好好說話的人,我們也別輕易對他說出“沒教養”這樣的評價。因為輕易脫口而出去評價別人這件事,本身也缺少一點教養。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5 15:16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