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1-18
- 最後登錄
- 2025-9-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503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7450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優波笈多尊者弘化因緣(四)
在古印度的摩偷羅國,有一位善男子樂好佛法,跟隨善於教化的優波笈多尊者出家為比丘。尊者為他說法,比丘如理精進思惟,一心只求證得須陀洹果即足,證果後只要持續精進不放逸,就能夠免墮惡道,人間、天上七死七生,享盡人天之樂後,當證涅槃。
優波笈多尊者觀察此比丘度化因緣已到,便與比丘一同進入城中次第乞食,來到一戶旃陀羅種姓人家,尊者知道旃陀羅的兒子已證得須陀洹果,但業報所感而身染惡疾,全身被蟲所食而潰爛不堪,口中還充滿臭穢之氣。尊者告訴比丘:「你看那小兒雖證須陀洹果,尚且受此苦報」,並說偈言:
「生旃陀羅姓,樂著於三有,惡蟲食其體,為愛自在故。
入於三有苦,汝當見佛子,此人已得道,能覆三惡道。
以其放逸故,生旃陀羅姓,汝莫作此意,當觀三有苦。
為脫三有苦,我當為汝說,汝當作精進,為於解脫故。
生死無有實,猶如芭蕉林。
比丘請教尊者:「是什麼因緣使旃陀羅子雖證須陀洹果,卻受此苦報?」尊者便說起旃陀羅子的過去因緣:這位旃陀羅子在釋迦牟尼佛時代出家修行,十分用功,並擔任負責維持僧眾坐禪紀律的維那師。當時,眾僧中有一位已證阿羅漢的聖者,得了惡病全身發癢,在靜坐中忍不住搔刮而發出聲響。維那師氣憤地對他說:「有蟲在咬你的身體嗎?為什麼發出聲音擾眾?」說完便強拉阿羅漢的手臂,將阿羅漢拖出禪堂,並大聲喝斥:「你應該去卑賤的旃陀羅房舍!」阿羅漢就對他說:「善男子,你當精進用功,懺悔剛才惡口辱罵證果聖者的罪過,方得不再受輪迴生死的苦報。」當下,維那師立即醒悟,並向聖者懺悔,因一念至誠懺悔而證須陀洹果,便心想:「我已證得須陀洹果,不須再精進用功了!」那位維那師就是今日的旃陀羅子,因強拉阿羅漢聖者出禪堂,辱罵他去卑賤的旃陀羅處,所以今世得此滿口臭氣、全身受蟲食而潰爛、出生為旃陀羅種姓之惡報。
比丘聽聞旃陀羅子受蟲食之因緣,深生怖畏,再也不得少為足,二六時中勤修精進,最後證得阿羅漢果。優波笈多尊者更度化了旃陀羅子,旃陀羅子對欲界生起了厭離之心,亦精進用功,最後證得阿那含果,命終往生五淨居天。於是優波笈多尊者便依照自己的慣例,凡度化一人證得阿羅漢果者,即取一籌投於石窟之中。典故摘自:《阿育王經.卷第十.優波笈多弟子因緣第八.蟲食因緣》
省思
行善造惡自有因緣果報,即使得初果的聖人,因前世辱罵聖者仍受蟲食之報,經云:「勿輕小罪,以為無殃;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剎那造罪,殃墮無間。」因果之理不可不慎!若能深信因果,對於自己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甚至微細心念,都會懂得覺察、覺照,檢討改進;正如古德云:「聖人敬小慎微,動不失時,百射重戒,禍乃不滋」。
來源:中台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