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9-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佛菩薩的心,對眾生平等,毫無偏愛,但事上有差別,緣不一樣,
有的眾生不肯接受教化,得不到利益。不平等所造成的因素是在眾生方面。
「禮義都合」,佛法的教學要現代化,本土化。
「禮義」包括文化背景、道德觀念、風俗習慣、典章制度,古今中外,迥不相同。
故佛法的弘揚一定要隨順,入境隨俗。「苞羅表裡」,「表」指事,「裡」指理,理事圓融。
「過度解脫」,即超越三界六道得生淨土,才是幫助眾生達到圓滿的地步,若使他享受人天福報而不能脫離輪迴,並非究竟。
現在世間富貴人很多,皆由前生修善而來,今生享福。
但有的遇到佛法,並不相信,此乃隔陰之迷,難免三世之怨。
所以勸人學佛,必須叫他修淨土法門,雖然他不肯信,而淨土種子種下去了。
「自然保守,真真潔白」,此處「自然」是「自性本然」,自性本來是清淨的、無染的、不動的,所以說真真潔白。
學佛無論任何宗派,都要明心見性。
淨宗對業障深重之人,在一生中不能明心見性,故勸其先求往生西方,到西方後有阿彌陀佛加被助其明心見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