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66|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貼勵志] 四點建議,讓你職場左右逢源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8-12-11 05:40:5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1、該說話時就說話
這看似簡單,實際上並不簡單,很多人都是該說不說,不該說時反而說多了。如果時間和物件不對,都會造成損失,也不利於人際關係的發展。孔子說的最經典,“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我也是經過幾次碰壁之後,才明白孔子這句話的重要性。作為新員工,一般建議話還是不要太多,因為會說話的人太少了,話多必失,話少減少出錯的概率,多給說話前思考的空間。那麼該你說話的時候就要好好表現,因為說話是展現自己、讓上司瞭解你的最好途徑之一,把握得好可以給未來工作發展加分不少。但是該住口的時候還得住口,過分賣弄自己就變得自負了。
2、真誠才是制勝法寶
不管能力再強,城府再深,溝通技巧再好,如果你不真誠,人前人後各一套,跟你相處久了誰都不是傻子,如果別人知道你為人狡詐不真誠,失去了別人的信任,那麼這不單影響到你以後的工作,還直接升級到個人人品高度的問題了。所以再好的溝通技巧,都不如真誠來的重要。除了真誠之外,就是人與人之間要保持應有的尊重和距離,你的真誠,或許別人不懷疑,但是如果沒有保持適當的距離,別人什麼事情都要管,都要說,你覺得是為別人好,人家不一定領情,所謂“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就是在這種尷尬情況下發生的。
3、原則一定要分明
同事之間在一起工作,有些員工甚至是住一起的,生活當中互幫互助應該少不了,那麼有接觸就必然有矛盾,出現問題不要逃避。有些人覺得人人應該相互尊重寬容,這個沒有錯,但是很多人由於分寸沒有把握好,變成了無限度的忍讓,忍無可忍的時候,也就意味著友情的結束。其實這是完全是可以避免,因為生活中碰到的一些問題,你可以找個合適的時機跟當事人講的。就像我以前有個朋友,經常喜歡拿我來開玩笑,每一次都惹得我心裡不舒服。於是有一天就當面跟他講,說他開我玩笑的時候,讓我很難受。他則說,我們關係好才跟你開玩笑的,如果你不喜歡以後就不說了。從此以後,他就沒有再開我玩笑了,而且這不影響我們之間的友誼。所以有些事情如果憋在心裡,導致矛盾加深,最後朋友都沒得做了。人與人相處,存在性格差異,有些事情在你朋友看來覺得沒什麼,你不說,你朋友永遠不知道他的行為對你造成了負面影響。所謂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4、做人要謙虛
稍微有點本事的人,容易恃才傲物,這更是很多知識份子的通病,仗著自己有幾分見識,結果怎麼死的都不知道。人都愛慕虛榮,不是古代昏君才喜歡聽好話的,是人都喜歡聽好話。一旦有所得就不覺飄飄然。說話太沖,一切以自己為中心,自以為是。真正有本事的人不會到處顯擺,因為你的本事是通過所做之事表現出來的,有真才實學的人自會被人發現。喜歡顯擺的人,都是真正的本事沒有學到位。古人雲“滿招損,謙受益。”曾國藩說,“知而不行,非真知也;若一旦真知,自然能行。朱子說,‘義理不明,如何踐履?’”又說,“知行常相須,如目無足不行,足無目不見。”陽明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又說,“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至先賢至理于腦後,妄為真學問。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19 13:56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