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2-5-20
- 最後登錄
- 2025-8-1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3106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10564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抗生素的常見使用誤區
抗生素(antibiotics =抗菌藥)是近代醫學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它從曾經致命的感染中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然而現在由於人們的過度使用或誤用,抗生素正在逐漸失去效力,加強抗菌藥科學管理已勢在必行。那麼對於抗菌藥的使用,我們都存在哪些常見的誤區呢?
誤區1:抗生素=消炎藥
抗生素不直接針對炎症發揮作用,而是針對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作用。消炎藥是針對炎症的,比如常用的阿司匹林等解熱鎮痛藥。
多數人誤以爲抗生素可以治療一切炎症。實際上抗生素對由病毒引起的炎症無效。人體內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羣,如果用抗菌藥治療無菌性炎症,這些藥物進入人體內後將會抑制和殺滅人體內有益菌羣,引起菌羣失調,造成抵抗力下降。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的局部軟組織的瘀血、紅腫、疼痛,以及過敏性皮炎、藥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菌藥來進行治療。
誤區2:廣譜抗生素優於窄譜抗生素
抗菌藥使用的原則是能用窄譜就不用廣譜,能用低級別的不用高級別的,用一種能解決問題就不用兩種,輕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聯合使用抗菌藥。在沒有明確病原微生物時可以使用廣譜抗菌藥,如果明確了致病微生物時最好使用窄譜抗菌藥。否則容易增強細菌對抗菌藥的耐藥性。
誤區3: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貴的抗生素比便宜的好
其實每種抗菌藥都有自身的特性,優勢劣勢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選擇,堅持個體化給藥。例如,紅黴素是老牌抗菌藥,價格很便宜,它對於軍團菌和支原體感染的肺炎具有相當好的療效;而價格非常高的碳青黴烯類的抗菌藥和三代頭孢菌素對付這些病就不如紅黴素。而且,有的老藥藥效比較穩定,價格便宜,不良反應較明確。
另一方面,新的抗生素的誕生往往是因爲老的抗生素發生了耐藥,如果老的抗生素有療效,應當使用老的抗生素。
誤區4:使用抗生素的種類越多,越能有效地控制感染
一般來說不提倡聯合使用抗生素。因爲聯合用藥可以增加一些不合理用藥因素,這樣不僅不能增加療效,反而降低療效,而且容易產生一些不良反應或者細菌對藥物的耐藥性。所以合併用藥的種類越多,由此引起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就越高。一般來說,爲避免耐藥和不良反應的產生,能用一種抗生素解決的問題絕不應使用兩種。
誤區5:感冒就用抗生素
病毒或者細菌都可以引起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屬於病毒性感冒,細菌引起的感冒屬於細菌性感冒。抗生素只對細菌性感冒有用。其實,大部分感冒都屬於病毒性感冒。嚴格意義上講,對病毒性感冒有些可以使用抗病毒藥物,但多數只需對症治療,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大家可能都有過這種經歷,感冒以後習慣性在藥店買一些感冒藥,同時加一點抗生素來使用。實際上抗生素在這個時候是沒有用處的,是浪費也是濫用。
誤區6:發熱就用抗生素
抗菌藥僅適用於由細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性發熱,對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等患者給予抗生素治療有害無益。
此外,就算是細菌感染引起的發熱也有多種不同的類型,不能盲目地使用頭孢菌素等抗生素。比如結核引起的發熱,如果盲目使用抗生素反而會耽誤了正規抗結核治療,貽誤病情。應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誤區7:頻繁更換抗生素
抗生素的療效有一個療程問題,如果使用某種抗生素的療效暫時不好,首先應當考慮用藥時間不足。此外,給藥途徑不當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狀態等因素也可影響抗生素的療效。如果與這些因素有關,只要加以調整,療效就會提高。
頻繁更換藥物,會造成用藥混亂,從而傷害身體。況且,頻繁換藥很容易使細菌產生對多種藥物的耐藥性。
誤區8:一旦見效就停藥
前面我們提到,抗生素的使用有一個療程。用藥時間不足的話,有可能根本見不到效果;即便見了效,也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服夠必需的療程。如果有了一點效果就停藥的話,即便已經好轉的病情也可能因爲殘餘細菌作怪而反彈。
同樣地,一旦見效就停藥,症狀復發再次用藥,如此反反覆覆,相當於增加了藥物對細菌的自然選擇時間,容易促使細菌對這種藥物產生耐藥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