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1-14
- 最後登錄
- 2025-9-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499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8959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雲雨飄渺棲長空
參禪即在這念癡愛心上,轉識成智
念佛,就是念自心
淨土有五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彌陀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普賢行願品,這些都是要靠智慧才能得證的三昧境界。假使不了解佛法,始終就是執著、鑽牛角尖,執著那一宗、那一派。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都是在告訴大家斷煩惱、證菩提,也沒告訴我們一開始就求生淨土。佛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都是方便,無非是來對治吾人心當中的煩惱。明白了這個道理,就絕對不會執著,門戶之見也就一掃而空了。
我們從歷史上來觀察。佛法最興盛的時代是漢唐,而唐朝是禪宗最興盛的時期,所以禪是佛法的精髓。由於禪法能與中國文化相融合假使沒有禪的存在,恐怕佛法很難延續至今,由此可知禪的重要性。真正淨土宗的祖師是絕對不會排斥禪宗的。憨山大師說:「念佛本是超生死,先須識得生死根;癡愛即是生死根,不拔癡愛難解脫。」念佛本來就是要超越生死、擺脫老病死苦的,但是先要認識生死的根本。一般人認為人從父母而生是生,一口氣不來、兩腿一伸是死,這種生死是沒辦法了的:我們心當中的煩惱才是生死。把煩惱斷盡,心清淨了,什麼生死都能了得乾乾淨淨,憨山大師他就是悟到了這個道理。
他說每個人都有愚癡和貪愛,「愚癡」是我們人生顛倒的根本,「愛」更是生死的根源。「愛」就是貪,貪愛財、色、名、食、睡;「癡」是不信因果,不知道佛性人人本具。假使念佛、參禪不在這念癡愛心上來轉識成智的話,就是走錯路、走遠路了。他說:「癡愛即是念佛心,即將念佛念癡愛;癡愛若能漸漸斷,心心彌陀全身現。」癡愛心就是念佛心,把念佛這念心拿來念癡愛,用這句話來迴光返照。起瞋心時,看到起瞋心的那個地方,念一句阿彌陀佛!這一念,功德不可思議。假使執著這句佛號,念來念去念溜掉了,結果佛號是佛號、貪瞋癡是貪瞋癡,始終還是個眾生-- 口念彌陀心散亂,喉嚨喊破也徒然。所以,念佛就是念自心。
假使用念佛的方法,把貪瞋癡減少了,心當中的光明、定力、神通妙用就會現前。等到念佛功夫得力了,一句佛號就能產生種種不可思議的感應。因為心清淨、歸一了,便可轉識成智,一切神通妙用都是現成的。彌陀在那裡?無量光、無量壽在那裡?我在這裏說法,諸位聽法這念心便是。憨山大師他確實悟到了這個道理。
「念佛本是超生死,先須識得生死根;癡愛即是生死根,不拔癡愛難解脫。癡愛即是念佛心,即將念佛念癡愛;癡愛若能漸漸斷,心心彌陀全身現。即此便是真精進,不可一念便忘卻,淨土就在淨心中,不得向外別尋求。」憨山大師是淨土宗的祖師,他講的就是禪、就是淨,他的開示無非告訴我們「禪淨不二」的道理。
現在有些學密的人愈學愈迷,學淨的人起了執著,學禪的人心生顛倒,究其原因,就是源於對佛法的根本不了解。假使明白了這個道理,則八萬四千法門無一不是淨土法門,無一不是在於定心、淨心,所以禪淨是一如的。(中台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