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78|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貼勵志] 你是不是一直在偽裝你的情緒?或許你需要掌握表達情緒的能力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1-11 06:17:0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你會不會經常遇見一種情況,當自己處於某一種狀態時,卻無法準確表達這種狀態。

比如:和相愛的人短暫分別,離別之後的那種感覺什麼樣的呢?思念?悲傷?還是憂愁?也許都不是,因為我們經常會拿捏不准自己的情緒和內心世界。這些詞語是否真的是我們的真實感受?是否和我們的內心緊密連接呢?

情緒專家蒂凡尼 • 史密斯認為,有超過150種情緒在左右我們,甚至包括作死、路怒、狂喜、神經過敏等這些微妙的情緒。心情是自己的,本就該千變萬化。任何的情緒,都是我們人性的一部分,都應該真實呈現、坦然面對。情緒認知是情商的基本,需要我們主動體會各種心情,從中感受生活。

你是不是一生都在偽裝?

你是不是一生都在偽裝?你有沒有在老闆面前裝作很能幹的樣子?你會不會擔心有一天被揭穿?其實你並不是一個人。

著名小說家卡夫卡就曾給父親寫了一封長達45頁的信,傾訴不滿與委屈,雖然這封信最終並沒有寄出。那時候他已經快40歲了,但童年的記憶卻歷歷在目。

他在信中抱怨整個童年都在躲躲藏藏中度過,感覺“像個犯了欺詐罪的銀行職員”。卡夫卡每獲得一項學術榮譽,就愈發感到焦慮,因為他不得不更加努力,以免“被揭穿”。

心理學家保琳•克朗斯和蘇珊•艾姆斯對這種痛苦進行調查研究,並提出“冒牌者現象”一詞。她們發現這一現象在傑出女性中尤為常見,這些女性將自己的成就歸因於機緣或意外。

克朗斯和艾姆斯的有些調查物件甚至認為自己之所以能夠升職是因為無意中進行了操縱或引誘,她們認為自己不配獲得那樣的成功。當今,很多成功的男性也感覺自己像冒牌者,特別是在白手起家和新換職業的人群中,這種現象尤為突出。

感覺像個冒牌者無疑是一種難受的經歷,會給人一種可怕的感受:你來之不易的收穫不堪一擊,你的成就也可能隨時化作烏有。近年來,不少功成名就之人也表不他們同樣有冒牌者感受,比如英國前外交大臣傑克•斯特勞和著名作家島婭•安傑盧。這或許說明感覺像個冒牌者是一種必然的成長煩惱,我們要學會接受這種情緒,而不是屈服於它。

瑪利亞•柯羅是著名數學家和電腦科學家,她還擔任加利福尼亞州的哈威穆德學院校長。但是柯羅腦海中始終有一個聲音,懷疑自己是個冒牌者。

她說:“如果你不斷鞭策自己,讓自己體驗新的環境,那麼就總是會感覺像個冒牌者。”她建議我們要有心理預期,並且學會忍受這種突如其來的情緒。我們甚至應該歡迎它,因為它表示我們跨出了自己的舒適區,正朝著新世界勇敢進發。

過度的表達只會將愛人推得更遠

我們做出承諾,把自我交給對方,“我愛你”“我相信你”的誓言說出口的那一刻,或者我們承認自己柔軟,快樂或者恐懼的內心時,脆弱敏感不期而至,就像風呼呼地吹過胸腔,空落落的,這種感覺並不舒服。

與他人建立聯繫的渴望讓我們變得脆弱,易受傷害。當我們袒露真實的自我,暴露了自己的缺陷與弱點,說出自己內心的渴望時,我們仿佛孤獨地站在鎂光燈照耀下的舞臺上。我們鼓起勇氣說出自己在意某人某事的現實時,我們瞬間變得不堪一擊的脆弱。

脆弱也是你真實的一部分

在過去的十年間,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都對人類的脆弱性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他們的研究表明我們為了發展親密關係,建立他人的認同感和實現自我價值,會選擇卸下防備與偽裝,赤身裸替般地迎接世人的審視。這種想法並不新奇。中世紀的學者就談到光明磊落和發自肺腑的坦誠需要多麼大的勇氣,他們覺得這是人生的重要美德。

21世紀人們對於脆弱的興趣源於對自尊運動以及其易碎自戀的成果的不滿,也或者是因為這個時代我們變得愈發脆弱。無論是通過網上銀行線上交易,還是通過郵件傳遞個人資訊,我們都有著同樣的擔憂:如何保護自己的隱私空間。

而工作中,學會以強大的內心承受工作的不穩定性是每個“朝不保夕”族關鍵的生活能力。那些在文化創意行業工作的,工作安全感很弱的人們將創業精神奉為圭臬,但他們也會煩惱於處理自己的脆弱敏感。他們必須學會大膽地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供客戶參考,並且擁有強大的內心應對客戶的否定與拒絕。

過度的表達只會將愛人推得更遠

靠近脆弱的不適感可能是一種特定的情感美德,但是這並不容易。“一個脆弱的人”這種委婉說法其實描述的是那些社會中邊緣化的,無依無靠的人群,他們容易被操控利用或者遭受虐待侮辱。那些走進心理諮詢室尋求幫助的人們往往有很強的自我保護意識,讓他們極端地敞開心扉可能會弄巧成拙。

對於那些“過度分享”和為愛癡狂的情侶,過度的袒露真心讓他們倍感脆弱,而過度的坦率也會使他們拼命想要拉近的關係疏遠。他們強烈地渴望獲得極致的親密關係和信任感,但是物極必反,扭曲的表達方式只會將愛人推得更遠。

這些例子中彼此之間的信任是岌岌可危的。對於那些社會指定其“脆弱”,還有那些脆弱成為一種無用的習慣的人,袒露自我其實是過度信任的問題——也因此,他們特別容易受到傷害。

如果脆弱取代了自尊,成了我們努力培養的情感,我們必須要關注如何獲得平衡的問題,要找一個令彼此都滿意的最佳位置。說“我愛你”是值得的冒險,但是人生不是冒險。想要脆弱變得有意義,並不需要徹底地改變自己,也不需要連續的自我暗示,我們運用謹慎的方法,有意地練習就可以了。

你有“時間焦慮症”嗎?

我們意識到時光匆匆流逝時,我們會覺得焦躁不安,這種感覺被稱為時間焦慮。尤其是截止日期臨近時,我們感到內心沉重,背部疼痛,太多的選擇令人困擾,我們舉棋不定,害怕自己會做出一個錯誤的選擇。就在這樣的煩躁糾結中,我們錯過了人生的精彩與機遇。

Torschlusspanik(時間焦慮)這個詞語來自於德文,直譯為“關門恐慌”。中世紀時,當行人和牧羊人看到軍隊氣勢洶洶地逼近時,就知道城門即將關閉,他們便立刻扔下攜帯的物品或羊群,趕忙沖向即將關閉的吊橋,從而進入安全區域(城門關閉時怕擠不進去城產生的恐慌)。

不過時間焦慮也可以表示這些情形,例如在截止日期逼近的邊緣,千鈞一髮的時刻做出決定,驚心動魄的心情,或者因為擔心貨品緊缺或是商場即將關門,一時衝動進行的購買行為,又或者是賽馬博彩中,最後一瞬間下了一注。

德語中有句諺語。恐慌並不會帶來好的建議。意在提醒人們恐慌時刻做出決定並不是明智的選擇。

情緒,也是你真實生活的一部分

準確表達,是我們有效溝通的要素之一。如何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讓別人或者關心你的家人清楚你的狀態是你獲得幸福生活的一項能力。

我們經常愛說,世界上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不說你不懂。而世界上最最遙遠的距離應該是我說了你也不懂。這種感覺是更加可悲的。溝通了半天,表達了很多,對方卻不能理解你領會你。一方面是自己對於很多情緒狀態的把握不准理解不深,一方面也許是對方真的並不在意你的真實情緒吧。

正如蒂凡尼 • 史密斯所言,生活不僅有沮喪和茫然,還應該充滿希望和遠方嚮往。當我們從新的角度看待一些反復無常的情緒,反思自己為何會用這樣的態度對待這些感覺,我們可能會發現這些情緒的源泉並不是我們有時以為的洪水猛獸。

而識別和解讀他人的情緒,既可以緩解自身的壓力,又可以拉近與周圍人之間的心理距離。心情本身並沒有好壞對錯,如果你將它看作一種困擾,那它就真的是困擾,但如果你將它看作生活的一部分,那麼生命就會多一分驚喜。

希望每個人都能擁有不同感受的人生以及清晰表達自己情緒的能力。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6 07:05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