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53|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淨空法師法語 淨空法師著-64 [複製連結]

Rank: 9Rank: 9Rank: 9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1-19 07:51:3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一尊木雕的佛像,把他毀壞,比殺死千百人的罪過還要重。此是何故?因為佛像的存在,有其重要的意義,眾生一看見佛像,在阿賴耶識就種下一個種子,將來因緣成熟,總有一天會脫離生死輪迴,成佛作祖。故毀滅佛像要斷送若干人的慧命,使眾生永陷三界火宅,無出頭之日,其罪甚大。

◎    毀謗出家人罪很重。出家人不管其持戒或破戒,只要對他恭敬,就如同恭敬三世諸佛,若毀謗他則罪孽深重。至於破戒僧,因行為不檢而招致眾生毀謗三寶之因緣,他自己將來作墮落之因,是他自己的事,與眾生不發生關係。故古詩有云:「其人戒定雖羸弱,善能說法度眾生;若能供養此人者,勝於供養十方佛。」

◎    初發心住菩薩,應勤學十法:

勤供養佛:供養佛是總目標,各種供養中以修學供養為最重要。講到真正供養,須具足下列九項供養,方稱完備。

樂住生死:喜歡住在世間救度眾生,是大悲心。凡夫生死輪迴是業力支配,不得自在;菩薩不住三界無法救度眾生,菩薩知三界一切法空,對一切法不執著,故無所畏懼。

主導世間,令除惡業:菩薩住在世間教化眾生,令除惡業,免受沉淪惡道,俾能離苦得樂,永免輪迴。

以勝妙法,常行教誨:以殊勝微妙之法,令眾生證入真理,上求下化。

歎無上法:無上法是佛果。眾生要成佛,其時間相當長遠,菩薩常常讚歎諸佛,對佛有仰慕之心,作學人榜樣,知最後目標是成佛。

學佛功德:欲成佛必學佛之功德,修佛之德,學佛之行,才能得到佛之智慧。

生諸佛前,恆蒙攝受:佛是最好的老師,親自向佛求學,當生即能成就。佛之一代時教,無非勸眾生生在佛前,生在佛前並非太難之事,《彌陀經》中說,若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即得往生極樂世界,若有此心,即能滿願。

方便演說寂靜三昧:「方便演說」是度化眾生,自己能有把握,如如不動;若無定力教化眾生,即被眾生所纏縛。古德說:「有悲無智墮愛見,有智無悲墮小乘。」教化眾生要如如不動。

讚歎遠離生死輪迴:眾生被煩惱所迷,起惑造業受報,生死輪轉不息;遠離生死,至涅槃樂,是諸聖眾之所讚歎。

為苦眾生作歸依處:三界猶如火宅,眾苦充滿,只有佛法能救度眾生,出離苦海,故佛菩薩是眾生歸依處。

◎    凡夫為宿業所牽,奔走衣食,誰都不免,為了生活而忘卻自己的真如本性固不可,若為不能隨意擺脫塵勞而生厭世之心亦不可。在善於利用環境,隨處都是道場,於對境隨緣時歷事練心,將經中要旨融會到實際生活方面體驗,測驗自己是否能切實依教奉行,此是修行最要一著。

◎    凡夫終日忙碌,應酬既多,回家又不攝心靜慮。雖然每日早晚兩課,而心中未曾一刻安寧;儘管念誦,妄念依然壓倒正念;亦從不體會到離一切相、修一切善等道理。因之修身多年仍然隨境而轉,自己作不了主,得不到佛法的益處。此皆由於從來未曾攝念觀心,從未於不著相及二邊不著的道理體會了解,以致如此,實為可憐!至於現在工業社會,一般人民一天忙到晚,只顧如何賺錢,在功名事業方面或有一番成就,世俗人羨其能幹,稱譽備至,其實此種人最可憐憫。因其一心向外馳求,實與佛法根本教義背道而馳,縱能在今世富貴雙全,豈能保持永久?輾轉下劣乃必然之結果,可悲也矣!

◎    菩薩在二住,應勤學十法:

誦習多聞  十法表無盡之義,十住菩薩所學以多聞為主,故第一項「誦習多聞」是總,其餘九項是別,必須具足下列九種方為圓滿。欲破迷開悟,須勤學才有成就。清涼大師判《華嚴經》分為四大科,為信解行證,不解難免盲修瞎練。學習經教必須熟悉,常常讀誦熏習,依教奉行,舉心動念使三業與教理相應。

虛閑寂靜  聞後必有思與修。心能安靜,修行自能得益。心中寂靜是主要因素,環境清淨是增上緣;無好環境亦須修,不能藉口放棄,環境亦是福報之一。福報是培來的,必須由聞思修方面下手,若真心在道上,自然有龍天維護,使環境障礙漸漸消除。

近善知識  聞思修均不能離開善知識。善知識可遇而不可求,真正發心在道上,善知識一定前來成就,冥冥中佛菩薩會來加被。善知識包括老師、同學,甚至於學生均可稱為善知識。│旁人樣樣均不如我,但有一樣比我強,即是我的善知識。

發言和悅  親近善知識必然要言語和悅。心在定中自然言語和悅,古德說自己存有歡喜心,即呈喜悅之相,表現於外者必是和言愛語。

語必知時  所問的問題正適合自己修學的程度,不會太高亦不會太淺。

心無怯怖  認為教理太深不敢修學,如有此念頭即犯錯誤。佛經並不深奧,世間書有的艱深難懂。因眾生心與佛菩薩心不同,假如是一個心一個思想,則所發出的言語自然沒有兩樣。佛法最重要的是改變心,茍發菩提心,對菩薩的行持不生懼怕之心,雖不能頓超亦可漸修。

了達於義  佛說「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以智慧力解達經之義理。寧可少學,了達義理;經文如不通達,天天念誦難得受用。不解其義理,心中境界如何能轉變過來?自己覺得能力不夠,不如從一部經入手,參考很多資料,一部真正搞通,再研究第二部。

如法修行  以前七項是屬於聞思,聞思深入而不修行,亦無濟於事。若不靠佛菩薩的教訓,我們一切言行都不是走正道的。佛的行為即是戒律,佛講宇宙人生的道理即是佛的知見,讀佛經是要修正我們的知見;希望知見與佛同,行持與佛同。學佛的步驟是信解行證,證是證明自己的知見、行持與佛同否。

遠離愚迷  斷見思、破無明不是聞思能作到的,必須修才能斷。「遠離愚迷」就是開悟,悟了以後問題即解決。

安住不動  煩惱障滅除之後,真智慧即透出,真智慧照著理體,如如不動。二住菩薩所修的以上十種法,凡夫也可以照樣修。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 ... ;id=1638&cid=59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8 05:09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