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9-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八、《報恩論》曰︰「此經上輩當(當者,配合之義)出家。中下二輩當(同上)在家。
乃從其多數,粗舉大凡。故云『凡有三輩』。《觀經》就此大凡,略開為九。而又極其優降,以括無量行因之不齊。」
九、《四帖疏》云︰「又看此《觀經》定善,乃三輩上下文意,總是佛去世後,五濁凡夫。
但以遇緣有異,致令九品差別。何者。上品三人,是遇大凡夫。中品三人,是遇小凡夫。
下品三人,是遇惡凡夫。以惡業故。臨終藉善,乘佛願力,乃得往生。到彼華開,方始發心。
何得言是始學大乘人也。(古師謂下輩是大乘始學凡夫)若作此見,自失誤他,為害茲甚。」
十、《無量壽經鈔》曰︰「憬興明許三輩九品,凡夫往生。
故彼釋云︰『一、凡小往生。二、大聖往生。』言凡小者,指三輩。」
十一、《遊心安樂道》曰︰「又四十八願,初先為一切凡夫。
後兼為三乘聖人。故知淨土宗意,本為凡夫,兼為聖人也。」
十二、《毘婆沙論》云︰「家是煩惱因緣。夫出家者,為滅垢累,故宜遠離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