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14|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淨空法師法語 淨空法師著-106 [複製連結]

Rank: 9Rank: 9Rank: 9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2-1 10:53:1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施藥對於有病的人功德最大,從因果上講,施藥得無病的果報。四事供養中即有醫藥。如身體不好常常生病,若能施醫藥費幫助貧病之人,即得健康。凡夫業報之身難免有痛苦,如肯布施醫藥則身心舒暢,少病少惱,若再能迴向則與菩薩行相應。

◎    經云:「願一切眾生於諸蓋纏,究竟得出。」此處所說之蓋指五蓋而言。五蓋是:貪欲。凡夫之所以不能得證聖果,即是因為有五蓋,不能見性。有貪欲即障礙了布施及持戒二度,故將貪欲列為第一位。瞋恚。三毒煩惱之一,蓋覆慈悲心,並破壞忍辱波羅密。睡眠。睡覺亦屬煩惱,工夫未到,睡眠確屬必要,此係指貪睡而言,貪睡障礙精進。飲食與睡眠在心理上影響甚大,心理重於生理。掉悔,即掉舉與惡作。掉舉心理上定不下來,越想求定越亂;有後悔心也定不下來。菩薩做事,做過之後不再追悔。掉悔二項均是蓋覆禪定的。疑惑。對於一切事猶疑不信,事理不明,聖言量也不相信,障礙般若智慧,因而起惑造業受報。

◎    初住菩薩已經破了一分無明,證到一分法身,與佛的圓滿法身無二無別。到了第七住菩薩名為不退住,身心合成,日日增長,永不退轉。念佛往生西方之後,照《阿彌陀經》所說「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跋致」,即等於第七住菩薩,這是何等便宜事!雖有這樣便宜事,而世間人念佛往生的並不多,其故何在?就是因為道理不明白,所以仍然看不破,看不破就放不下;若真能看得破,則在有生之年廣修善根,培養福慧,何時命終,不必理會,實佔盡了天下的大便宜。如目前認為世間事尚未了,對於個人事業以及家庭眷屬牽掛不斷,只想再等幾年,把事情了一了,環境好一點再學佛,這樣拖下去,恐怕永無學佛的機緣。假設日後環境總沒有改善,豈不是一輩子不能學佛了嗎?須知佛力加被在乎感應道交,只要一心放在道上,不顧任何艱難困苦,將來所走的路線,都是佛菩薩在冥冥中加以指引,決定逢凶化吉,遇難呈祥。這個話是過來人說的,有事實的證明,不是空口勸善的。

◎    一經通,一切經通,一千七百則公案如有一條不懂,則全部不懂。求智慧應先求根本智,根本智求到,後得智自然現前。心地清淨,湛然不動,是根本智。讀經時把心定下來不要打妄想,一個字一個字的接著往下念,不要揣摩,可以求到根本智;若心不專一,一面讀經一面又想旁的事情,就沒有效驗了。

◎    忍辱的功德與不忍的害處,凡是學佛的人多多少少都知道;而境界現前,自己作不了主,就把他忘記了,仍舊是肝火上升,一點不讓人,這實在是對於忍辱的真實利益還未參透。要知道辛辛苦苦好不容易修持所集的功德,一把火把它燒光,豈不太可惜了嗎?一個人受污辱最易生瞋恨心,辱都能忍,還有什麼不能忍?瞋恨是修行人的大忌諱,有了它這一生就不能成就,因為瞋恨心與菩提心不相應。菩提含有覺、平等、慈悲義。瞋恨之生,由於事之不由己意,便是著我相,尚何平等之有?世事莫非夢幻,如意不如意,何必認真;此而不知,尚何覺悟之有?其違反慈悲,更不待言。普賢菩薩說:菩薩過失莫甚於瞋心,以前所積功德雖多如森林,瞋火若生,一齊燒盡;我們平日積功累德,好不容易,稍遇不順心的事,一發脾氣,把以前的功德統統燒盡,然後再從頭來,豈不可惜!豈不可怕!

◎    修行人忘失菩提心,輕則懈怠廢弛,重則道心全退,大乘學人不能片刻離開菩提心。道者不可須臾離也,修道與求學一樣,不進則退。佛說忘失菩提心而修諸善事,魔所攝持,故無菩提心而修善事即是魔。魔非青面獠牙、三頭六臂之謂,凡是被煩惱障礙所攝即謂之魔。例如對於某人特別喜歡,勤加慈愛,但無菩提心,待來生可能同他變成眷屬;如有菩提心,對於某人只有慈悲而無情愛,即不著相。菩提心如一面鏡子,照得清清楚楚,儼然實現,但事後一點痕跡都沒有,即修一切善,離一切相。如心中不清淨,即是為自己找麻煩。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 ... ;id=1638&cid=59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7 02:07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